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改革讓這個國家成為戰國時最強之國,但最終沒能逃過被吞併的命運

改革讓這個國家成為戰國時最強之國,但最終沒能逃過被吞併的命運

抱薪救火——成語與歷史系列(12)

《史記●魏世家》記載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乾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乾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對曰:"王獨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

歷史回顧

魏文侯魏斯雄才大略,他以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為師,實施政治改革,文有李悝、西門豹,武有吳起等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到了魏武侯時期,魏國雖然依然強大,但由於連年征戰,加上吳起奔楚,魏國國力並沒有得到增強。

魏斯

公元前370年,由於爭奪太子之位,魏國被韓趙兩國趁虛而入差點亡國。好在韓趙兩國因為意見不合才使魏國逃過一劫!

魏惠王(又稱梁惠王)是魏國的第三代君主。他在位三十六年,連年與諸侯交戰,魏國國力大損。特別是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河西之戰三次大敗,讓魏國幾無可用之兵。失去河西之地更是讓魏國在秦軍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魏國被迫多次割地求和。

公元前273年,秦國再次進攻魏國,魏將段乾子被打怕了,不敢抵抗。他跟魏王建議再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此時,蘇代正好在魏國,他勸魏王說:"想升官發財的是段乾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如今大王讓想得到土地的人控制官印,讓想升官發財的人控制土地,魏國的土地不送光就不會停止。而且割地給秦國,就好比抱著乾柴去救火一樣,柴不燒完,火是不會滅的。這樣一來,魏國就離亡國不遠了!"

但是魏王並沒有聽蘇代的勸告,仍然把南陽割讓給了秦國。在其後的四十年間,秦國繼續不斷地強佔魏國的土地。

公元前225年,戰國七雄中曾經最強的國家魏國終於被秦國所滅。

李悝

相關成語

抱薪救火:出自蘇代語"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比喻用錯誤的辦法去消滅災禍,結果只會使災禍越來越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他做了50年的太子,剛剛為父王守孝一年,坐上皇位3天就死了
中國歷史故事:智瑤、韓康子、魏桓子三家分晉(續)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