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凝視
今天繼續帶領大家在文藝復興的海洋中遨遊。都說文藝復興最大的特點是「以人為本」,大家從高中歷史中可能就已經在反覆背誦這一句話了,但是具體怎樣以人為本,歷史課本自然不會介紹的十分詳細,前面的文章,我們已經從手法、題材等方面剖析了幾幅畫作,這篇文章中,我們繼續深入解讀畫作,看看究竟什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以人為本」。
安靜的肖像畫
這幅畫的名字叫做《老人和小男孩兒》(Portrait d"un vieillard et d"un jeune gar?on),國內一些網站翻譯成「老人和孫子」或者「老人和他的孫子」,可能是受到了英文「An Old Man and his Grandson」我認為有些不妥,這個問題我們會在文章的後半部分解釋原因。
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老人和小男孩兒,約1490,高:0.62 m. ; 長:0.46 m,巴黎盧浮宮
回到畫作本身上來。這幅肖像畫非常簡單,沒有什麼宗教背景,也沒有複雜的象徵,就是一個老人懷抱一個小孩兒的場景。可以看到老人穿著紅色的衣服,目光溫柔而慈祥,由於年齡的原因,頭頂的頭髮已經變得稀疏,皺紋也爬上了臉龐,鼻子因為得了酒糟鼻而嚴重變形。再看懷中的小孩兒,也穿著紅色的衣服,抬頭望著老人,眼神中充滿了信任和依賴。與老人稀疏的頭髮和皺紋彌補的臉龐相比,小孩兒金色的頭髮被畫家細緻地描繪,臉上的皮膚也光澤富有彈性,年齡帶來的反差非常明顯。二人在一間屋子內,牆面是深色的,屋外是大概是佛羅倫薩周邊的風景,蜿蜒的小路不知通向何方,給人以遐想的空間。
這幅簡單的畫作在西方藝術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就在於他以絕對的寫實描繪了平常人的生活,最突出的表現便是老人的酒糟鼻。這幅畫第一次將人體上的「醜陋」和不完美展現在一個肖像畫中,和平時我們通過肖像來美化自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就好像當今照證件照不ps直接拿去用的感覺一樣,在當時不說轟動一時,也是有著很大的反響。這種對人物面容細緻入微的描繪對後世畫家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就包括達·芬奇。
畫家介紹
這幅畫的作者是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1449-1494年),著名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他同波提切利一道被稱作佛羅倫薩「第三代畫家」,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在他小時候,他跟隨父親學習金銀器製作,工作空閑時候,他便通過繪畫記錄每一個來到店內的客人,當時的人們都驚嘆於他過目不忘的本領,他的繪畫天賦也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發掘開來。成年後,他順利地成為一名畫家,並且與其兄弟大衛·基爾蘭達約、貝內德托·基爾蘭達約及妹夫塞巴斯蒂亞諾·馬依那爾迪等家族成員一起組建了一個大型畫室,並擔任其中的領導人物。
(推測是基爾蘭達約的自畫像)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三博士朝聖,1485-1488,蛋彩畫,285厘米× 243厘米,孤兒院,佛羅倫薩
他的繪畫作品有三大主要特點:一、人物同背景完美交融;二、色彩艷麗,給人較強的視覺衝擊力,與同時代其他畫家形成鮮明對比;三、對人物的描繪細緻入微,這三點在本篇介紹的肖像畫中或多或少都有體現,大家可以自行體會一下。
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最後的晚餐,1486,濕壁畫,8.12米,聖馬可博物館,佛羅倫薩
畫中小秘密
每一幅畫的背後,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幅畫也不例外。看似簡單的畫作背後卻也有著不少故事。
讓我們回到開篇提到的畫名翻譯上來,我認為畫作翻譯成「老人和小男孩兒」是比較恰當的,因為,他懷中的孩子並不一定是他的孫子。當然,由於年代久遠,這幅畫中描繪的人物具體姓甚名誰早已無法考證,而這幅畫到底是一幅真實的肖像畫還是一幅具有象徵意義的,象徵著代表現實的老人和代表希望的兒童的畫,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根據一些研究,這幅畫有可能是老人的家屬委託基爾蘭達約,來表現自己親人溫和慈祥的形象的,而他懷中的兒童,也僅僅是一個想像的形象罷了。
第二個的小秘密,就是這幅畫在畫成之時,老人是否仍然在世呢?在瑞典國家博物館,有一幅老人畫像,其中的老人和本篇文章中介紹畫作中的老人形象十分類似,都有著明顯的酒糟鼻,只是瑞典博物館中的老人眼睛閉著,是一種安詳的躺姿,據推測,此畫很有可能是老人熟睡甚至是去世後所繪製,而本文的老人形象也同樣來自於這幅金屬尖筆畫,是老人的後代為了紀念老人而訂製的一幅畫作。
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老人頭像,金屬尖筆畫,28.1厘米 x 21.5厘米,瑞典國家博物館
拋開這些未曾全面考證的故事不言,即便隔上上幾個世紀,即便跨越了種族和國家,我們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可以通過這幅畫感受到老人眼中的慈愛,不知道看到這幅畫時,讀文章的你是否想起來了家裡的老人呢?
另外,忘了說一句,基爾蘭達約是米開朗基羅的師傅。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