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全球「去現金化」的浪潮中,德國仍堅持現金為王

在全球「去現金化」的浪潮中,德國仍堅持現金為王

#十分鐘的深度閱讀,洞悉全球經濟新格局#

從法蘭克福高樓林立的金融區出發,沿著一條五車道的馬路步行30分鐘,走過路旁精緻而普通的低矮公寓,就來到了德國經濟靈魂的核心所在地。

在德國央行的附屬建築內,規模龐大的貨幣博物館(Money Museum)宣揚著健全的貨幣管理的種種好處。這些精心策劃的展覽佔地1000平方米,展示著貨幣的歷史,通脹的危害,以及政策制定者為了遏制通脹有時不得不樹敵的無奈。其中的一面牆上循環播放的畫面中,一名穿戴整齊的男講解員嚴肅地講解著銀行為何要警惕過度放貸。另一面展牆上,參觀者們被邀請體驗一款有趣的視頻遊戲,伴著《馬里奧賽車》(Mario Kart)式的電子背景音樂,體驗者的目標是讓一枚1歐元的硬幣保持直立滾動,同時避開危險——比如房價上漲,石油衝擊和食品價格飆升。如果失去平衡,硬幣就會倒向一側,原因當然是未能保持物價穩定。

拒絕改變

這款遊戲對央行工作複雜性的比喻可能有些粗淺,但的確反映了一個重要事實。與其他任何西方經濟體相比,對於德國人來說,「貨幣」首先更多是意味著現金。歐洲央行在2017年11月估計,平均每個德國人的錢包里有103歐元現金,是法國人的三倍。現金仍然是約80%銷售網點交易的支付手段,相比之下,鄰國荷蘭的這一比例只有45%,而且還在迅速下降。這種使用現金的習慣,對監管機構的干預構成強烈抵觸。2016年,僅僅是有少許跡象顯示德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限制使用現金,就引發了幾乎所有政治派別的強烈抗議。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今天的世界,幾乎一切都在朝著電子支付的方向邁進。然而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仍然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拒絕改變。存在了幾個世紀的貿易形式仍然佔主導地位。對於一個多數方面都走在經濟前沿的國家來說,這十分古怪,同時也反駁了這樣一種觀點: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發達的經濟體往往最不依賴現金。

然而對於許多德國人來說,電子支付的便利不是最重要的。而現金的使用則在出人意料的程度上代表著對於信任、隱私和政府角色的深度憂慮。雖然在多數國家,支付方式的選擇只關乎實用性,在德國,它有更深的內涵。「對我而言,現金是一種重要的公共產品,你可以通過它來衡量一個社會的透明度和法治,以及對個人意志和隱私的尊重,」科隆的經濟學家馬克斯·奧特(Max Otte)說。他領導了「救救現金」(Save Our Cash)——一場旨在反對限制使用現金的全國性運動。「『德國人為什麼喜歡使用現金?』這是個錯誤的問題,」他接著說。奧特說,應該問「為什麼其他國家這麼快就進入無現金社會?」

2018年1月各國平均每人錢包里有多少歐元現金 來源:歐洲央行、德意志央行、荷蘭央行

簡而言之:原因各異。電子支付領域的爆炸性增長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新選擇,包括借記卡、Apple Pay等創新服務,或者P2P轉賬平台Venmo。與此同時,各國採用這些方法的步伐卻大相徑庭。與德國共同抵制電子支付的是日本,平均每名日本居民的貨幣流通量相當於超過7000美元的紙鈔和硬幣,是韓國或英國的四倍還多。以瑞典和荷蘭為代表的一小批科技發達的北歐國家正在走向無現金社會……

……

……

……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商周深度閱讀365》將為讀者每天更新一篇由編輯精選的商業類深度閱讀文章,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十分鐘的深度報道,幫您觀察世界經濟新格局#。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關於馬來西亞大選,你需要知道這些
讓僱主煞費苦心的員工健康計劃是否真有成效?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