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好媽媽,孩子做好孩子
不能代表所有 但能說明存在
我的孩子不好鬥。但凡有野蠻一些的小孩靠近他,搶他的玩具或者用力擠他,他都會躲開,不回搶,也不哭。有家人會覺得他膽小,太秀氣,也有家人忍不住教他「要野蠻一點,不然要吃虧的啦」。
雖然我不贊同這樣的「教育」,但我也沒有阻止。因為我想知道,該如何讓孩子保持思想和人格的獨立,哪怕周圍是清一色相左的聲音。
早在孩子一歲多一點的時候,我就發現他會「躲」,看到好動一點的同齡小朋友都會躲。我設想過很多種可能,是不是膽小,是不是內向,是不是曾在我不在場的時候受過驚嚇。擔心是有的,忐忑也是有的,但我還是極力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盡量自然地避開「膽小」、「懦弱」一類的消極辭彙。
到他現在一歲十個月,他會表達自己的喜惡。那天家裡來一個搶他玩具的小朋友,當我問他「能不能借給哥哥玩一下」時,他還很乖順地說「好」。等到大家圍著一張桌子坐著,我問那位小哥哥吃不吃櫻桃時,他一邊低頭擺弄玩具,一邊很自然但又很迅速地搶著回答「不吃」。一開始我以為他是無差別的隨口回答,等到把在場所有人打亂順序來回問上幾遍,才發現他是有意識的回答,不論怎麼問,問及小哥哥和他媽媽時,他的答案都是「不吃」。
等到客人走後,我問他「你不喜歡小哥哥,是個是」,他說「是」。我沒有接話,沒有說「你要包容要大方要學會分享」這樣的場面話,那一刻,我在學習尊重一個孩子的感受。他並沒有表現得無禮,他有表現喜惡的權力。
我在想,我要做的,是在尊重他的感受的基礎上,引導他正確處理這樣的事情。那麼,什麼是正確呢?在我看來是正確的事情,又到底是不是正確呢?
我很怕用「個人經驗」教孩子,那些因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所產生的「經驗」,局限性和錯誤性都太大,而我所知道的所謂的知識,在這個更新如此迅速的時代,我不知道它具有多少可傳遞的價值。
那麼,應該教孩子什麼呢?我常常問自己。一開始我會看一些「科學教育」的文章,但是現在我覺得,教育最初的一步,應該是回望,回望自己的成長,回望自己與原生家庭與父母的關係。
很多人覺得人生充滿了「命」和「運」,好像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事情。可是,命也好,運也好,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和撫養自己的人寫就的。我們會繼承父母好的一面,也會被附上他們不足的一面,我們還會用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再往深里挖掘,這裡面還有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繫,譜寫了我們的人生。
該怎麼培養孩子好的品質?又該如何訓練孩子有保持好品質的能力?是我最近常常在想的問題。
回到孩子會躲這件事情上來,我一開始說的是「不要怕,跟哥哥玩呀」,很多次都這樣,可是我憑什麼判斷孩子是在怕?憑我的人生經驗。但是我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問問孩子躲的原因,如果我在問了原因之後,又回到「你要包容要大方要學會分享」,那麼,這樣的問還有什麼意義?
我希望孩子知道,他的感受是正確的,不管別人覺得對不對。我希望跟孩子之間建立一種信任,讓他心裡相信:不管媽媽覺得我這樣對不對,她都會先尊重我的感受。
這一點很重要,沒有這份信任,什麼溝通都談不上。
然後,我努力去改變說話的方式,把所有「你要」、「你應該」、「你不能」都改成「我覺得這樣」,在每一次我想跟他說點什麼時,都在開口之初告訴他,這是媽媽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不一定正確,但可以做為參考。
對著一個一歲多的孩子這樣說,可能有些奇怪,但我希望他感受到我對他的尊重,我有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受年齡和閱歷的局限。而這份獨立的意義,也是我極力希望他相信,每個人是每個人,每個人都不是別的人。
在別人教他「要野蠻一點,不然要吃虧的啦」時,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別人的未必適合你,你可以選擇你認為對的,你認為好的那一種」。因為希望他在不管多麼複雜的環境中都懂得識別和堅持,所以才不拒絕其他的聲音。
這樣做會有多大成效?我不知道,但總要試一試。
我一直覺得,大人的心境是會傳遞給孩子的,若你驕傲,孩子也會洋洋得意,若你自卑,孩子也會小心翼翼,若你暴躁,孩子也會蠻橫無禮。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做得最多的功課,是「克制」。
不拿他跟別的孩子比較,不讓他去向別的孩子看齊,誇獎但不過分誇獎他,肯定他表現好的地方,也肯定他表現不好的地方——失敗教育,也是我覺得十分重要的內容。
一歲多的孩子正處於「terrible two」階段,他會不大能接受自己「不能為」。我見到過好幾次,因為沒有玩好一個玩具而沖玩具大吼,因為沒有搭高積木而發脾氣,因為沒能完成一項自以為能完成的事情而拒絕再嘗試。
一開始,我會說「你不能發脾氣」、「不能扔玩具」,但後來還是會先說「失敗很正常,媽媽也會失敗,媽媽也會有很多做不好的事情,失敗沒關係,我們可以再嘗試」,一遍一遍,直到他會在嘗試失敗後主動說「再來」。
我知道自我貶低這種情緒堵在心裡會讓人變得多麼低落或狂躁,所以我希望能讓孩子正確看待失敗,能夠識別「不能為」和「暫時不能為」,坦然接受前者,努力縮小與目標間的距離;努力實現後者,錘鍊出屬於他自己的韌性。
我希望他努力,又不希望他是出於好強或求勝,這大概就需要心境的傳遞。
說起來或許有些好笑,現在我若遇到一些難題,或者情緒有些失控的時候,我在心裡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現在是媽媽了」,然後,力量、鎮定就開始慢慢回來。當不知道該教孩子什麼的時候,至少給他看到一個在不斷進步的媽媽。
蘇 喜 貝
ligxi.su
一歡迎你來一
這裡有我心裡的日常
不分對錯,不說好壞
沒有驚喜,只是人生
TAG:蘇喜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