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寒料峭,做好這件事,一年少生病

春寒料峭,做好這件事,一年少生病

早春時節,萬物復甦,天氣乍暖還寒,各種流行病在沉寂了一個冬季後也「復甦」了。此時,人體代謝功能較差,不能較快適應氣候的變化,對外邪抵抗能力減弱,尤其是兒童、中老年人,一旦遭遇「倒春寒」受涼,極易感染疾病。那麼,我們該怎麼預防「倒春寒」帶來的不利健康影響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什麼是「倒春寒」

在氣象學上,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的後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並常伴有連陰雨的天氣現象。這種「前春暖,後春寒」的天氣稱為「倒春寒」。

「倒春寒」有哪些不利影響

1、容易感染呼吸系統傳染病

由於早春氣候寒冷,空氣乾燥,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會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傳染病流行。

資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節,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病率,遠高於其它季節。

2、心腦血管病發病增加

老年人熱平衡的能力較差,其循環系統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後,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

另外,天氣突變可引起內分泌機能失調,導致免疫反應異常。由於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病患者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可能發生血壓突然升高、腦梗塞、腦出血或心肌梗死。

3、關節疼痛加重

關節炎病人對氣候變化敏感,尤其是早春,氣溫時高時低,時風時雨,關節炎患者癥狀可能明顯加重,因此,患者應重視關節及腳部保暖。

正確「春捂」,預防疾病

要適當「春捂」,不要因為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脫掉冬裝,早晚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謹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要保證室內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體更好地進行調節,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

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於消化的雞、鴨、瘦肉、蛋類、蔬菜、水果等。有助於增加機體免疫力。

來源:中國疾控動態、環境與健康、百度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志在勤 的精彩文章:

正確撥打120急救電話
抗流感 厲害了—我的中醫藥

TAG:志在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