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漫步201大院(二)

漫步201大院(二)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縱橫1

群星 

00:00/04:45

我的父親張篤信,籍貫江西永新人,長春軍獸醫大學畢業,畢業之後分配到北京總後勤部工作,再後來,就調往黑龍江滿洲里兵站任職,由於家庭出身問題(爺爺在日本東京留學,後全家定居日本東京,父親就在日本出生,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爺爺舉家從日本坐輪船回國)估計是這個原因,父親遲遲入不了黨,入不了黨在當時是很大的問題。父親拚命工作,爭取積極努力的表現,看到哪時候父親的照片,感覺那時候是他這一生中最消瘦的時候,真的很心疼,後來通過努力拚命的工作,無私的奉獻,我們偉大的黨終於接受了父親的入黨申請,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父母親和我還有弟弟在滿洲里留影(那一年父親真的好消瘦)

我的母親,楊芷芬,江蘇鎮江人,從小就能歌善舞,溫柔美麗大方,山東藝術師範學校畢業,後來在黑龍江滿洲里鐵路中學任教,教授音樂課,父親和母親是如何認識的呢?後來聽他們自己念叨,當年母親在江蘇鎮江一所小學教書,父親姐姐(我的三姑)的女兒回到家裡和媽媽說:媽媽,我們學校來了一位音樂女老師可漂亮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三姑後來就留意起我的母親並把母親介紹給了她最帥氣的還是在北京總後勤部工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二弟(我的父親),這樣一來二往,他們就順理成章的喜結良緣了,他們的婚姻可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啊!

我的父親 母親

父母親結合之後,母親十月懷胎,在江蘇鎮江生了我的哥哥張躍。後來隨軍到了滿洲里兵站。

那時候的年輕人思想單純,黨叫幹啥就幹啥,黨讓上那裡去,就毫不猶豫的奔向哪裡,父親就是這樣的人,一個南方人毫無怨言帶著家屬從首都北京調往冰天雪地的大東北滿洲里兵站工作,無怨無悔一干就是好幾年。

後來父母親帶著我的哥哥回廣州探親,當時我爺爺張清鑒在廣州林業學院任職,他老人家是歸國華僑,大學教授,探親的當中,四歲的哥哥張躍發高燒,一時回不了廣州,父親由於探親假已結束,就把哥哥放在爺爺奶奶家養病,這一擱放就擱放了15年,那時候由於經濟條件的不許可,感覺廣州到白城的路程是多麼的遙遠啊,父親工作繁忙,母親體弱多病,以至於到了1975年哥哥和父母弟妹在白城首次團聚,現在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文革時期,這樣的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我是在滿洲里出生的,二年之後,又有了弟弟,因為生弟弟的時候,媽媽差點丟了性命,後來醫院檢查出來,母親是患有風濕性心臟病,這種病是不能生孩子的,可是母親還是堅持把弟弟生了下來,就因為這樣母親終生與病魔為伴,其生子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由於自己是在滿洲里出生的原因,戶口本上籍貫一欄,一直填寫出生地:滿洲里市,由於這個原因,我一直很想去看一眼我的出生地,了解一下父母親曾經工作生活的地方,於是2013年我獨自前往滿洲里市旅行,但是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滿洲里市內,找到了母親曾經工作的滿洲里鐵路中學,(我拍攝了一些照片留念。)但是沒有找到父親的工作過的滿洲里兵站,2018年初在一個叫做陸光明前輩發表在美篇上《滿洲里兵站簡介(1950~1992》對兵站有了詳細的介紹,這才讓我對滿洲里兵站的發展史有所了解,對於當年父親工作的滿洲里兵站有了新的發現和認知。

在這裡大概的描述一下陸光明前輩所撰寫的滿洲里兵站簡介:

滿洲里轉運站(滿洲里兵站)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神奇的土地上誕生並發展起來的。滿洲里轉運站歷經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歷程,幾經隸屬關係的轉變,逐步從初建時期的不成熟、不完善的「智弱型」單位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擁有相當技術、設備、基礎設施及人才力量的,具有綜合保障及換裝能力的「強壯型」單位。滿洲里轉運站以其特有的風姿和工作方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人民的幸福美滿,為邊疆的穩定安寧,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發揮著作用,滿洲里轉運站以其如茵的翠綠所特有的勃勃生機,根植並成長在這片多情的土地上........ 1963年,總後勤部白城辦事處成立,滿洲里轉運站由總後勤部建制領導改為歸總後勤部白城辦事處建制領導,番號、代號不變。

父親(第一排右二)在滿洲里兵站和戰友們合影

我是在滿洲里出生的,二年之後,又有了弟弟,因為生弟弟的時候,媽媽差點丟了性命,後來查出來,母親患有風濕性心臟病,這種病是不能生孩子的,可是母親還是堅持把弟弟生了下來,就因為這樣母親終生與病魔為伴,其生子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一家大概是在1964年左右,總後勤部白城後字201部隊成立軍馬局的時候,需要大量的部隊軍馬科技人才,父親再一次堅決服從調動,從黑龍江滿洲里兵站調到吉林省白城市201部隊軍馬局生產處工作。

我們一家最早到白城的時候是住在白城西北平房,我只記得西北平房有幾棟平房,由於當年我才幾歲,對西北平房的生活和環境沒有什麼印象,住了多少年?我也不記得了,再後來又搬到了白城201部隊大院,在大院里居住,突然感覺天地一下變的寬廣了許多。

201大院28棟中門東側,是我從小學到中學直到最後到離開白城居住最長時間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零下三十度的額爾古納 冰雕雪塑正當時
看中國最冷城市的老百姓 如何在冬季菜籃子里討生活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