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技創新如何加速躋身國際第一方陣,科技部部長這樣說……

中國科技創新如何加速躋身國際第一方陣,科技部部長這樣說……

來源:國新網

「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進入了『三跑並存』,並跑領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性新階段。」2月26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我國已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

科技成果轉化 急需打破政策和體制壁壘

科技成果轉化、基礎研究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成為現場討論焦點。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候任主席龔克說,互聯網不僅連起了網路,也連接了研發、應用、需求、投資,眾創空間的發展可能形成了研發和經濟應用深度融合的新平台。

來源:國新網

他透露,最近在調研人工智慧發展時也看到這樣一種新的創新業態,對將來實現深度融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但是這裡面行業壁壘比較多,還需要進一步打破。」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提供更優質的創新源頭的支持,更全面的技術轉移機構的服務。在落實的過程中,還有政策不銜接、不配套的問題。」

萬鋼坦言,下一步要著力解決四個問題:第一,進一步加強各類政策的協同;第二,國有民營機構尤其是大學的知識創造要納入國有資產管理,科技成果評價問題還需要研究;第三,如何讓大學的創新資源開放,特別是基礎研究、前沿探索的成果能向市場和企業轉移;第四,完善分類評價體制。

基礎科學研究 從不確定性中另闢蹊徑

中國原始創新能力依然較弱,基礎研究短板該怎麼補?

「要從政策上、國家層面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持續穩定支持。前沿基礎研究也是實現原始創新的主要或者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越基礎的東西,往往是越共性的問題,儘管原創性非常強,但是存在著不確定性。」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表示,近日出台的《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抓住了原始創新的牛鼻子。

如何改進現在的學術評價,使從事原創研究、基礎研究的人潛心研究?「評價一個成果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對潛心做研究、致力於不確定性的原創科研形成很大壓力。」薛其坤直言,原創研究也可能失敗,我們應該允許它失敗,但是評價體系上怎麼保證?

「在基礎研究領域,有一類需要國家給予更多重視,就是更進一步加強由政府主導、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建議對此進一步加強投入和統籌考慮。

擁抱人工智慧 但要拒絕盲目和泡沫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劃發布,下一步將如何推動落實?萬鋼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第一,要夯實人工智慧發展的科技基礎,部署重大前沿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第二,加快人工智慧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第三,強化政策法規方面的研究,畢竟人工智慧會涉及現有的一些倫理、法規,包括個人隱私保護等;第四是深化人工智慧的國際合作交流。

龔克提醒,發展人工智慧要注意兩點:一是避免盲目性,包括盲目的樂觀和悲觀;二是泡沫,不能因為政府有資金了就都跟風。「要把智能科學的自然科學基礎、社會科學基礎都打得扎紮實實,這樣才能使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多國批准轉基因種植食用飼用,專家:研發推廣越早獲益越多
許多鳥類的體型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小,迄今最大的銀河電波地圖繪製成功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