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能源物流車市場,「風景獨好」的背後

新能源物流車市場,「風景獨好」的背後

第1478期

2017年,我國新能源專用車銷量達15萬輛,同比增長152%,其中物流車是主力車型,佔據了97%的份額。2018年,在各地政府、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的推動下,新能源物流車或將迎來井噴式增長。

那麼在「井噴」發展的背後,實際應用中有哪些痛點?未來趨勢如何?風口效應下,誰會成為該產業的王者?

來源 | 運聯研究院

作者 | 聶樹軍

編輯 | 小L

-1-

背景:新能源物流車市場潛力及優勢

1.1 市場潛力

1)運輸業發展推動

伴隨近7年國內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社會物流總費用中,運輸費用總體呈穩步增長趨勢,運輸業仍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2)快遞市場需求驅動

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快遞單量日均超過1億件,市場對於「最後一公里」的需求驅動著新能源物流車的發展。

3)政策傾斜

國家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僅2016年,我國財政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和獎勵資金就達223.7億元,如果計算早期研發投入等,預計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已達千億元以上。

4)環保意識增強

從2017年開始,我國進入了綠色物流事業的高速發展期,不少物流企業已經在綠色物流領域做出了創新,其中綠色物流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尋找良好的替代品來減少燃油貨運車製造的環境污染,而新能源物流車是替代燃油車的最佳選擇。

1.2 優勢分析

1)同城配送優勢凸顯

新能源物流車較傳統燃油車,在進城、路權、優先上牌和免購置稅等方面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新能源物流車最有可能替代的市場不在長途運輸,而在「最後一公里」的同城配送。

2)節約成本

成本低是新能源物流車的另一大優勢,運營成本遠低於傳統車,主要表現為同行駛里程電費價格相對較低。雖然新能源物流車原車的造價成本高,但是在國補和地補的優惠政策支持下,基本可以填補新能源物流車與傳統物流車的售價缺口。

3)技術優勢

新能源物流車利用清晰、明確的大數據使車輛功能性更全面,城市共配可實現物流行業的效率大升級,新能源物流車在信息化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 2 -

新能源物流車發展現狀

2.1 應用領域

物流企業用車可簡單地劃分為:出發接貨、幹線運輸、到達配送三部分。

市面上的新能源物流車主要應用在出發和到達端的支線轉運與接收派送兩方面,即主要應用在城配領域和短駁方面。

短駁因其距離較遠,物件量大並且多,只有部分新能源物流車替代了傳統車型。

城配因其物件體積小、批量小、但批次多,運輸距離短且相對固定的特點,非常適合使用新能源物流車,當前替代率在不斷增大。

2.2 商業模式

電動物流車的商業模式總體分為銷售和租賃兩大類,其中銷售模式又分為傳統經銷模式和創新直銷模式兩種;租賃模式根據租賃時長分為分時租賃、短租和長租 3 種。

1)銷售模式

① 傳統銷售模式

傳統銷售模式一般是車企主導,經銷商投資,按照車企的統一標準和要求建設4S 店或代理經銷點,車企利用各地現有的市場資源,通過經銷商將產品銷售給最終用戶,這種模式最大優點是車企可以將其產品迅速覆蓋全國市場,且降低銷售成本。

② 創新銷售模式

創新銷售模式是指一些車企採用的直銷+充維服務模式,車企根據用戶實際需求開展增值型充電及(或)維修保養等服務。

2)租賃模式

該模式少數是由車企主導,大多則是由電池生產商、充維服務商、互聯網技術公司和第三方租車企業主導。在租賃模式下,不同運營商由於背景不同所提供的服務有所差異。

① 充維服務商主導的租賃模式

該模式中,充維服務商作為租賃公司的股東,將新能源汽車運行平台和自有的充電服務平台連通,形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聯合運營模式。

② 電池生產商主導的租賃模式

此模式中的租賃公司由電池生產商作為股東或電池生產商作為產業聯盟的理事長。該模式的典型特徵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核心零部件自產自購的銷售閉環,最後再面向終端用戶。

③ 分時租賃模式

分時租賃模式是一種自助式的短租共享模式,當前電動物流車分時租賃模式主要應用在大型專業批發商貿市場,重點針對大件或一次運送數量較多的同城貨運業務,此類用戶特點為貨運頻率低、次數少、送貨時間不固定。

2.3 市場銷售現狀

從近5年來的銷量開看,新能源車輛的產銷量已實現連續快速上漲,2017年產量接近80萬輛,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在牌照、補貼等政策的推動下,從個人到企業都在選擇新能源車輛作為購買對象,推動著新能源車輛市場的快速擴張,各大車企紛紛進入這個千億規模的市場領域進行競爭。

新能源專用車相比較其他類型車,其滲透率低,電動化起步晚,成長潛力高。自2015年開始新能源專用車的產量隨著市場情況迅速攀升,2017年已達到年產量15.6萬輛,其中新能源物流車佔據了主流地位。

物流行業中的「最後一公里」城配用車的巨大市場需求是新能源專用車爆髮式增長的重要因素。

2.4 主要車企新能源車輛產銷情況

千億級的新能源車輛市場引來了國內外諸多車企紛紛進來拼殺,其中以比亞迪為首的國內新能源車企,佔據著主要的市場份額。以特斯拉為首的進口品牌也在盡量擴大市場佔有率,都想在國內這個新能源車輛大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以此為拓展在新能源車輛領域的競爭力。

其中國產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進口的特斯拉和寶馬四大廠商以絕對的優勢佔據著國內新能源車輛銷售的前四名。

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2017年有115家企業生產新能源物流車,但是產量過萬輛的企業只有5家。其中東風以絕對的優勢領跑其他企業,佔據了新能源物流車領域的龍頭寶座。在傳統車領域物流車銷量較高的幾家企業沒有發力,其新能源物流車布局略顯薄弱,沒有跟上市場需求的腳步。

- 3 -

物流企業採用新能源物流車的痛點

3.1 性能不滿足配送業務特點

全網型快遞、快運企業末端城市配送具有短、頻、快的特點,純電動新能源物流車由於自身重量、行駛里程、充電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導致面對多件數、大件貨物、稍遠距離客戶時,單車派送能力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用車需求。

3.2 車輛運營中的短板

新能源車在實際在運營中存在著硬性短板,如充電設備少、電池續航能力差、維修保養成本高等問題。此外在「三電」之一的新能源車電池壽命短,穩定性、防水性能、高溫性能、低溫性能問題多發。關係到貨物安全,安全性也成為不少物流企業關注的重點。

3.3 新能源物流車退出機制:二手車市場

新能源二手車未形成完善的評估標準和統一的檢測手段,估值主要依據市場行情,估值標準方面又存在諸多爭議。只能以電池的壽命判斷價格高低,但目前並沒有專業的第三方機構能夠對電力系統進行檢測。此外新能源車輛保值率低,物流企業舊車退出導致資產流失率高。

3.4 售後服務不健全

在售後服務方面,無統一化、標準化質保內容、零件更換政策,普通銷售商無維修、保養服務能力,車輛維修需要專用設備,且企業需要單獨招聘專業維修工,增加人力和設備成本,加之維修費用高,使得企業售後保障得不到保證。

- 4 -

新能源物流車發展趨勢

4.1 短期內混合動力更適合

電能驅動技術目前還不夠成熟,結合燃油技術的混合動力夠降低電能技術的缺陷,新能源技術中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是最強的。非常適合物流企業城市配送的多、頻、快特點,可在有限的派送空檔期內補充電力,並且能夠帶來一定的環保效益,因此短期內純電動物流車發展不完善,混動物流車更適合企業需求。

4.2 租賃模式具有潛力

物流企業通過以租代售或者分時租賃等方式,可節省大量資金費用。新能源物流車的售後由租賃公司負責,有效解決車輛使用過程中的維修保養和充電問題,並且可長期提供質保,物流企業末端微利運營的狀態下,租賃模式將獲得更多空間。

4.3 共享化趨勢

新能源物流車可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生態,共享運力的車輛運營模式,改變傳統物流生態中企業企的重資產模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減少人、財、物各方面的投入,節省運力,可集中解決停車、充電、養護、維修、保險等汽車後市場問題,因此共享新能源物流車可解決部分企業運力緊張問題,成為一大發展趨勢。

4.4 純電化、智能化是終極形態

隨著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的研發推進,結合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實施,發展智慧物流、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平台,進而推動自動駕駛上路,最終逐步進入市場應用,新能源物流車也將演變成移動的電力智能終端。

*轉載請聯繫運聯傳媒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運聯傳媒 的精彩文章:

運聯年會上,36位行業大咖這樣說……
物流公司「掉鏈子」,英國肯德基鬧「雞荒」

TAG:運聯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