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明是自己的家,卻活得好像寄人籬下。」

「明明是自己的家,卻活得好像寄人籬下。」

我在這裡等你

個人微博:搖鈴鐺eno

前兩年,朋友小周在北京按揭了一套70平米的房子。

房子買得很吃力:光首付就花掉了他工作多年的全部積蓄,每月還貸後收入也所剩無幾。

在一線城市紮根,可是件光宗耀祖的大事。為此,他父母在老家四處吹噓:

我兒子可出息了,在北京買了房!你們誰去北京玩儘管住他家,地鐵旁邊可方便呢!

小周原本沒放心上,可親戚朋友們明顯當真了——從那以後,不管是來京旅遊的,辦事的;還是考試的,看病的。每年十幾撥人輪番來北京,都要住他那。

有次,他來了個遠方舅舅帶孩子來看病。拖家帶口的五個人,客廳轉個身都費勁。小周說太擠了,要不帶大家去賓館?他們還非不肯,說睡沙發打地鋪都行!

「那幾天我簡直要崩潰了。舅舅一家都是農村的,生活習慣不太好。在家從不拖鞋,上廁所也不沖水。不止在家裡吃我的用我的,熊孩子還翻箱倒櫃偷拿我的零食。吃完丟了一桌的包裝袋也不扔,舅舅大半夜還翹著腳在客廳看電視。我凌晨三點還被吵得睡不著,第二天一大早還得起床上班……

最無語的是,有天我下班回家,屋子裡髒得一塌糊塗,地上到處都是黑腳印。五個人在沙發上排排坐著,邊嗑瓜子邊看電視。舅舅看見我就問,你回來啦?正等你做飯呢,餓死了!」

小周氣得夠嗆:好好的一個家,被各路親戚朋友當成了免費旅館。每天好吃好喝的供著,光招待的錢一年都要花上好幾萬。還不能流露出一絲不高興的樣子,不然人家說你混出頭了,瞧不起人了。

可自己的生活被搞得亂七八糟,跟誰說理去?

類似的煩心事,也發生在讀者小月的身上。

結婚剛三個月,她禁不住丈夫的軟磨硬泡,同意了和公公婆婆一起住。

老人家其他的都好,就是節省得有點過分:

爛掉的衣服不許扔,非逼著縫縫補補繼續用;剩飯剩菜也捨不得倒,非要大家全吃掉;炒菜放油放多了,都能抱怨你一晚上;小月有次買了件一百塊的衣服,婆婆說太貴居然生了好幾天的悶氣。

還整天嘴裡叨叨:我兒子掙幾個錢不容易,哪裡經得起這麼造?

最奇葩的是,有天家裡沒米了,婆婆讓她去買袋米。她買了一袋二十斤的,提到六樓差點斷氣。

結果進門婆婆問了一聲價格,大發雷霆:怎麼要三塊五?XX超市只要三塊四一斤呀,怎麼這麼不會划算。你趕緊把我給它退回去!

單是矛盾頻繁、觀念不合也就算了。自己的家都住得不方便更糟心。

因為公公婆婆的原因,兩個人根本過不了「二人世界」。在家相敬如賓,連基本的身體接觸也不敢有,因為婆婆覺得傷風敗俗。礙於公公在家,大夏天的小月也不能穿弔帶,平時洗完澡也得穿戴整齊才敢出來。

好不容易周末想睡個懶覺,婆婆一大早門都不敲就直接衝進來:咋還不起床呢?年輕人可不能這麼懶啊!

時間長了小月幾乎崩潰:

這還是我家嗎?明明結了婚,還像在寄人籬下。這樣的日子還能繼續過嗎?

「家不成家」的例子,在如今的年輕人中比比皆是。

前年我跟彥祖去他一個同學家做客。進門就驚了:

一個歐式金碧輝煌的大客廳,牆上竟掛著一幅巨型中國古代山水畫。一個大落地鍾旁邊,還杵著兩個怒目圓睜的玉麒麟。

主卧是日式的榻榻米,次卧則有張巨大的紅木床和整排紅木衣櫃。每個房間風格都截然不同,走遍整個屋子彷彿見證了數百年的世界歷史變遷。

問起這麼有性格的裝修方案是哪位知名設計師設計的,我們有朝一日買了新房子絕逼繞開他。

同學臉都漲紅了說,這都歸功於老公的爹媽。

原來倆人婚前裝修新房時,同學原本想按自己兩口子喜歡的來,可老公父母什麼都要插手。強勢到從設計到布置都想一手包辦,因為這事鬧了不少矛盾。

差點連婚都談崩了。

經過多次摩擦,大家最終達成妥協:一人決定一間的裝修風格。客廳則以中線為界,左邊孩子定,右邊父母定。最後摩擦是避免了,可家也變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東西。

「說真的,每天回家我整個人都有點不太好,絲毫不覺得放鬆,結婚兩年還沒有家的感覺。總覺得這是我家嗎?既不是我喜歡的裝修風格,又不是我中意的布置,連打掃衛生都提不起精神。

如果能從頭再來一次的話,我絕對不會讓任何人插手家裡的裝修。」

說完,她環繞了下四周,又嘆了口氣。

大部分的人際關係矛盾,到底源自哪裡?

「你侵犯了我的私人領地」。

不管是廣義上心理的私人領地,還是「家」這個狹義上的私人領地。越俎代庖,登堂入室,八成都會引起反感與衝突。

「這是我的家,我才是主人,擁有主導權。你憑什麼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獨生子女政策後長大的一代,80%都非常有界限感,也很注重個人隱私。他們這麼要求自己,也同樣這麼要求別人。

在自己家裡,我們可以裸奔,可以一周不洗頭髮,可以素麵朝天蓬頭垢面,可以穿著蓋不住屁股的T恤,可以窩在沙發上打一整天遊戲,可以叫一周外賣也不出門。可以隨意變更傢具位置,可以把家裡扔得亂七八糟。

無論在外面戴著多厚的面具,需要多少偽裝,家永遠是一個能讓人卸下重擔和壓力的地方,是一個能讓自己全身心放鬆的區域。而不是在家裡還覺得緊繃、疲累;需要掩飾、應酬;被別人評價和評判;被第三者侵犯和左右的地方。

但是一旦和配偶孩子以外的人長期相處,還能這麼隨性嗎?如果對方還是有所忌憚的長輩,還能這麼自由嗎?如果一個人回家都像上班一樣,不能有絲毫懈怠。這個家還能稱之為家嗎?

所以,要是不想自己的家變成親戚朋友的旅館,從一開始就婉拒吧。說清楚自己不習慣跟別人相處。實在不行,大不了把客房改成書房,床給拆了賣掉。不然這年頭,還有自帶一張床來借住的嗎?

假如不願意跟公婆住一個屋檐下,溝通又無效的話,就一定要經濟獨立。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家有主宰權,才能挺直腰桿跟他們平等交流,而不是對於一切結果只能被動接受。

界限這個東西,你不提前劃好,別人就敢得寸進尺。

所以如果和家人對裝修布置方面有分歧,怎麼辦?

建議大家選擇「好好住」APP

它是中國首個家居分享社交平台,這個APP上有各種家居好物,以及優秀的室內設計師、裝修領域的成功案例。你可以在這裡,在線分享你的家居布局和設計,也可以看看別人的家居分享,了解更多有意思的布局和設計。

自然主義的北歐風格,日式實用風格,舒適溫馨的宜家風……這上面應有盡有。還有許多住友在線交流裝修的誤區和心得。

下面都是「好好住」用戶的裝修案例,全部都是實拍:

下面都是「好好住」用戶的裝修案例,全部都是實拍:

如果說工作公司,是我們為自己選擇的8小時以內的生活;那麼家和房子,則是我們為自己選擇的8小時以外的生活。我們在這裡放鬆,休憩,享受,和愛的人窩在一起,怎麼能草率對待?

不如拿著這樣的家居指南APP去跟爸媽溝通,何愁打動不了古板保守又強勢的父母。

作者簡介:

搖鈴鐺,長沙射手女,

國服第一安琪拉,野生情感專家

她是你十座金山都換不回的女孩

也是你二十瓶酒都喝不倒的爸爸。

掃上面二維碼認識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搖鈴鐺 的精彩文章:

一個殘酷真相:年紀越大,也許越不會結婚
前任3:分手應該體面 誰都別說抱歉

TAG:搖鈴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