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破瓶子變成出口搶手貨 記者見證廢棄玻璃變廢為寶

破瓶子變成出口搶手貨 記者見證廢棄玻璃變廢為寶

廠區如同小山般的「玻璃山」

「玻璃山」里的廢棄小燈泡

玻璃珠順軌道落入分揀軌道

回爐之後重獲新生

玻璃製品,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當一個玻璃瓶被用完丟棄後,它會被運去哪裡?

昨天,記者走進位於海曙區鄞江鎮的寧波長利風玻璃製品有限公司,揭秘廢棄玻璃「變廢為寶」的神奇之旅。

小廠區一年吃27000餘噸廢玻璃

一走進寧波長利風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的廠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堆堆如同小山般的「玻璃山」。仔細一看,裡頭有廢舊的玻璃渣、碎玻璃塊、玻璃瓶、玻璃管等等,在陽光的照射下甚是晃眼。

這些大多數人眼裡的破爛,到了這裡,卻成了寶貴的生產原料。

「這些玻璃廢棄物主要來自居民生活垃圾、建築裝修垃圾,由垃圾回收公司收集、分揀、破碎處理後賣給我們公司,根據玻璃品質不同,價格在200元-400元/噸。」寧波長利風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榮定介紹,「玻璃越透亮品質越好,像居民家中的啤酒瓶、醬油瓶屬於低品質。」

每天清晨,廠門一開,垃圾回收公司的人就會把收集來的廢棄玻璃,從全市、省內,乃至省外用大車、小車運送到這裡。

楊榮定說,別看這個佔地面積僅為12畝土地的廠區,一年下來能「吃掉」27000餘噸廢棄玻璃。

重新回爐的玻璃九成用於出口

接著,記者跟著楊榮定來到車間,頓時,機器的轟鳴聲伴著噼里啪啦的清脆響聲淹沒了我們的對話聲音。

記者看到,前面是一個高聳巨大的熔爐,底下有十餘條長長的軌道,炙熱通紅的玻璃珠順著軌道,落入下層分揀軌道中。

楊榮定說,這就是孩子們都愛玩的玻璃彈珠。「我們使用97%的廢棄玻璃,添加少量的純鹼和澄清劑,倒入玻璃熔爐,經過1450℃-1500℃的高溫熔化,再添加顏色配料,經設備、模具就生產出各種顏色的玻璃球了。」

如果你以為這些玻璃球僅僅是下跳棋用的,那可就天真了。「玻璃球不光可以作為玩具,也可以代替噴漆罐中的鋼珠使用,或是作為部分化妝品中的滾珠使用,用處大著呢。」楊榮定說,廠里的產品90%以上銷往國外,比如歐美、非洲、東南亞等。近年,公司又開發了炫彩雨花石新型建材,用於園林、家裝裝飾,色澤艷麗、顏色豐富、可塑性強,填補高端雨花石空白,深受國內外客戶的歡迎。

節能減排的環保生意變廢為寶

記者了解到,長利風玻璃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7月,建廠初年產量約3000噸。「最初生產玻璃球的原材料以石英砂為主,成本高,也不夠環保。」楊榮定說,當時全國有十幾家同類玻璃球生產廠,經過十多年競爭,公司不斷創新技術、改進熔爐爐型和設備、改變原材料,產能提高近十倍,能耗降低60%以上,現產量在正常生產和銷售情況下達24000噸左右。「我們不清洗廢棄玻璃,達到污水零排放,生產用冷卻水經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實現完全循環利用,廢氣排放進行脫硫、除塵、除硝處理,完全達標排放。」

有專家指出,廢棄玻璃極難降解,會對末端的垃圾處置環節造成很大的負擔。就焚燒而言,絕大部分玻璃要到1000℃以上才開始熔化,極大地消耗能源,一般情況下,垃圾焚燒爐都拒絕玻璃入內。而填埋進入土地後,狀態穩定的玻璃將破壞土壤結構,影響土壤的透水透氣性,進而影響自然生態。一些含有鋒利邊緣的碎玻璃,還會對生物造成傷害。

而在長利風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從廢棄玻璃到彩色玻璃球的蛻變,既減少了純鹼、石英砂等緊缺資源的使用,也為社會減少了廢棄垃圾碎玻璃所造成的危害,廢棄玻璃的二次升值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通訊員傅婷婷記者陳嫣然文/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物樂科技 的精彩文章:

關於諾貝爾獎,你知道什麼?

TAG:開物樂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