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隱匿在深山的「賣花漁村」

隱匿在深山的「賣花漁村」

賣花漁村,本名洪嶺村。位於歙縣城東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溝谷腹地。唐未洪氏遷居於此,逐漸形成村落。村形如魚,村頭尖尖狀如魚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房屋向兩翼展開,如魚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洶湧,魚得水則生機盎然,故在魚字邊加三點水,稱漁村。又因村民以種花、培制花樁、製作盆景為業,賣花為生,遂稱"賣花漁村"。洪嶺海拔200多米,四周高,中間低,形成一個小盆地。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為盆景植物的生長及樹樁的培育,提供了優越場所。是徽派盆景的主要產地。

這個像花一樣美麗的山野小村,世世代代以種花和培植盆景為業,種花歷史已逾千年。據《洪氏世譜》記載,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民洪必信(自號梅窗處士),「於居右建小樓數楹,植梅於前,作梅花百韻以自適」。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宋內府盛行的花石綱之風亦傳入徽州,至明代中葉徽商把持長江一帶市場經濟,在原籍宅院多建花園,廣植花木,立假山,置盆景,裝飾無不精緻。明末時期,徽州盆景已自成一派,後又受新安畫派影響,形成以蒼古、奇特、剛勁、自然見長的新安派。徽州一帶居民運用「咫尺千里,縮龍成寸,小中見大,雖假尤真」的藝術和培植手法,使徽派樹樁盆景不斷發展創新。

走進賣花漁村,彷彿進入花的世界,漫山遍野花團錦簇。園裡、路邊、門前、宅院,綠葉叢中綴滿五顏六色的鮮花,奼紫嫣紅、絢麗燦爛、婀娜多姿、幽香馥郁,如入仙境。以黃山松、羅漢松、黃楊、碧桃、紫荊等為主培植的或大或小的盆景,形態各異,千姿百態,各具特色,讓人叫絕。一盆盆形態自然,蒼古入畫,布局合理,富於變化,配上露藏得宜、錯落有致的小船、卧石、亭閣等玲瓏小巧擺件,把盆景主題襯托得更為鮮明。「寸山有致,寸木生情」。「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在一家花農住宅的天井中,還看到一株羅漢松培植的盆景,樹根附在石上,懸根露須,如鷹爪抱石,樹形蒼勁,勢欲騰飛。據介紹是從山壁連根帶石搬回來的,經培根、修剪、整形已有50餘年,被視為傳家之寶。

但這裡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藝術特色的還是與徽墨齊名的徽梅,又名龍樁,以古人「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的評梅理論作依據,把梅樁自幼扭旋,左右彎曲,剛柔相濟,冉冉而上。在這裡看到的,無論是綠萼梅、送春梅、硃砂梅,還是玉碟梅,樁頭都是粗大形奇,蟠曲古樸,鐵干虯枝,盤根錯節,勢若蟠龍。有的懸空倒掛,有的亭亭玉立,疏影橫斜,古典淡雅。

行走在古樸幽靜、芬芳四溢的賣花漁村布滿綠苔的曲徑上,望著秀山、麗水、枯藤、老樹、奇花、異草濃縮與升華在大不盈尺的一盆盆盆景,如讀一首首無字的詩,觀賞一幅幅立體的畫。步移景異,景隨人遷,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引人沉思遐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栽 的精彩文章:

這盆景,一次成型就是終生藝術,不要澆水、施肥;網友:活藝術!
這種果樹漂亮又好養,家裡養一株,年年有果吃,盆栽養花不如養它

TAG:盆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