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崩的美股當真恢復元氣了嗎?
作者:林凜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34篇原創首發文章
2月4日,美股突然閃崩,此後連續幾天的震蕩引發了全球巨震,包括原本就底氣不足的A股。這樣一來,美股的動向再度成了牽動各國市場神經的主線。
所幸,春節期間美股反彈近4%,亞太市場普漲。但值得一問的是,美股真的完全恢復元氣了么?這次持續時間長於往常的閃崩,是否暗示了更嚴峻的挑戰還在前面等著?A股未來又將面臨哪些變數?
美股仍有看頭
簡單而言,此前美股的暴跌始於2月2日發布的一份就業報告,其顯示美國工資增長已加速。在經歷了長久的平靜後,通脹預期攀升、美聯儲加速收緊的可能性激增,導致劇烈波動重回市場,此後的一些ETF拋售、做空波動率的基金清盤以及程序化交易也導致跌勢加劇。
從2月9日開始,美股走出了「六連漲」,在春節期間就有「三連漲」。儘管這種走勢在上周二被打破,但就目前來看,美股已經收復了大半部分2月初閃崩的失地。道指較1月巔峰點位暴跌逾10%,而「六連漲」已經幫助道指反彈了一大半。
閃崩後的持續反彈似乎也合乎邏輯。此前的暴跌恰似是對美股高估值的一種抗議,而波動率突然飆升也導致拋售潮加劇。經過大跌調整後,市盈率已經不斷下降;此外,全球經濟增速改善、美國企業盈利穩健;與歷史水平相比,目前的利率(1.25%-1.5%)和通脹率(核心PCE為1.7%)仍然維持在低位。理論上講,這些因素都應支持股價繼續上升。
多數機構仍然看漲未來的美股走勢,美國強勁的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能力依舊是核心。紐約美提斯(METIS)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董偉琴也對筆者提及, 截至2018年2月16日,2017年第四季度的增長是15.2%,這是2011年第三季度(16.8%)以來的最高增幅。自2017年12月31日以來,由於最近通過的稅改使得公司稅率下降,分析師提高了2018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每股盈利的預測(幅度為7.0%,即從147.22美元到157.57美元)。
注意,這是自從FactSet在1996年開始追蹤這些數據以來,全年每股盈利預測的最大增幅。當然,企業是否能夠達到這麼高的盈利也是決定市場走向的一個大因素。
就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環境而言,美國的經濟當前不是放緩而是接近過熱。稅改才通過不久,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又浮出水面。
2月12日, 2019年總統預算案公開,特朗普提出了未來10年規模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門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情緒起到了提振作用,當日原材料、交通運輸以及資本品等與基建投資計劃關係較為緊密的板塊領漲市場。
稅改已經使得各大機構大幅提升了對美國未來2-3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例如IMF將美國2020年的GDP增速調升了1.2%,而基建刺激計劃也有望起到長期提振經濟的效果。
之所以美股此次會回調如此之久、如此之猛烈,機構將之稱為「VaR(風險價值,Value at risk)衝擊」。
簡單而言,VaR指的就是,根據動態變數因素計算一天究竟可能損失多少資金。機構的VaR模型統一了風險計量標準。投資者盯住的是一個穩定的風險價值,即VaR,也可以理解為敞口和波動率的乘積,當波動率下降時,投資者自然就會承擔更多風險,反之亦然。 而在此前的美股閃崩中,去年始終處於超低位的波動率(即「恐慌指數」VIX)一度飆升近200%至50以上,投資機構就被迫斬倉,也就出現了自我強化的拋售局面。
中期風險叢生
儘管美股仍有機會,但未來投資者面臨的挑戰的確越來越大,「跌了就買」的心態可能需要調試一下了。
一大擔憂則在於美聯儲,市場擔憂美聯儲因憂慮經濟過熱而過快過多地推進緊縮,新官上任的鮑威爾或許也可能想用加速緊縮來證明自己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堅持。今年往後,美聯儲縮表的幅度將不斷擴大,3月預計將迎來2018年的第一次加息,全年料加息3次。
美聯儲加速緊縮這一可能性,對於已經開始過熱的美國經濟並非不存在。前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為《越來越熱》(Running Hot),並認為美國經濟是新手結伴、瘋狂上路,暗指美國總統特朗普和鮑威爾的「結伴而行」。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推出了規模巨大的財政刺激政策(稅改),「揮霍」程度創1945年以來第三高峰,僅次於兩次嚴重衰退期,而且正值美國經濟擴張期,眾多觀點認為這種極其順周期的政策將導致美國經濟過熱;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極其鴿派的美聯儲相當於給了市場一個「央行看跌期權」(下行保護),為牛市的延續保駕護航。然而,全球經濟同步擴張持續,美國政府刺激性政策給已成熟的經濟擴張再加熱,美聯儲似乎再也沒有將政策緊縮一推再推的理由。
但是,倉促緊縮的風險也是極大的。之所以當年耶倫力排眾議、堅持緩慢加息,就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看似景氣,但事實上並沒有充分復甦,金融危機的打擊是巨大的,且創傷是結構性的,復甦所耗費的時間也比想像中更長——眼下美國勞動參與率仍然很低(即很多人退出了勞動大軍,導致分母下降,使得就業率看似上升),如果以與2000年一樣的勞動參與率計算,現在的失業率應該是8%而不是4.1%。
此外,目前也有一些投資者擔心,如果反彈按照現在的節奏持續下去,股市最終可能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相信市場都想知道的是——這次是真的牛熊轉換嗎?也有交易員對筆者感嘆,其實,股市閃崩後往往伴隨著反彈,但未來究竟能否持續,我們還是看看2個月後是高點繼續抬高,還是高點後開始下降吧。頂點後的下跌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下跌之後的反彈時,生怕錯過發財機會的投資者,緊趕慢趕地再殺進去。
回顧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前夕,更多的「韭菜」不想錯過調整後的市場,立即殺了進去,之後就是一波波的下跌、強反彈、不能破前高、繼續下跌、繼續強反彈,不斷重演。
A股更需「自保」
自2月15日至最新交易日,隨著美股反彈,亞太市場總體表現強勁,領先海外市場,日經225指數上漲3.86%,恒生指數上漲3.00%,韓國綜合指數上漲0.32%,A股開盤後也呈現縮量上漲格局。
比起擔憂美股閃崩再度引發A股跟跌,A股未來更需要做的可能是「自保」,或是做好自己的功課。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此前的跟跌其實也是A股為跌「找理由」,這裡又包括了去槓桿的後遺症、年初漲勢過猛、業績變臉等等。
A股市場自1月29日開始持續出現調整,上證綜指由最高點的3587點下跌至此前的3199點的低位,下跌幅度高達近11%,這部分也源於機構投資者對於3月12日開始執行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新規」表示擔憂。
不過,國金證券也認為,市場政策信號邊際上有所回暖,例如監管層主動釋疑「股票質押式回購新規」,於2月4日就市場關心的十大重點問題做了一一回應;2月9日(周末)證監會並未披露新一批新股發行,新股IPO出現少見的暫緩發行;與此同時,上交所表示「將密切關注股票市場交易風險的變化,對影響市場穩健運行的大額集中拋售等行為,採取了相應的警示和盤中限制交易措施」。上述諸多跡象表明,市場政策信號邊際上有所回暖,其原因或源於A股市場前期跌幅過快,或源於「中央兩會」召開時間的臨近等。
儘管A股出現「開門紅」,且國內經濟運行平穩,尤其是消費數據表現異常靚麗,外加步入中央「兩會」期間,國內市場政策信號依舊偏暖,但多數機構都認為,市場中長期隱患猶存(全球通脹預期提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全球貨幣緊縮預期強烈等)。眼下,機構判斷,「低估值、行業龍頭」成為了配置的基準,成長股也步入了「去偽存真,精選個股」的階段。
作者為資深媒體記者。
港股創新高後:迎接長牛還是久違的調整?
強監管下,為啥銀行股反而這麼牛?
A股現史詩級跌幅,美股不負全責
股市顯猙獰 漫談投資者的三大疑惑
道指狂瀉,閃崩突襲「大牛市」,2018年資產怎麼配?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TAG:秦朔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