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兵器,泛指軍事鬥爭里包含有各種殺傷力以及破壞力的器械裝置。在廣義上講的話,冷兵器就是冷兵器時代所擁有的的作戰裝備。古典的兵器有著多種的用途,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主觀下,兵器不僅僅是進攻與防禦所用的裝備,因為其的先進程度,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強盛或者衰弱。

我們俗知的十八般兵器,以刀、槍、劍、戟開頭,但有一些兵器並不在此列同樣有著不俗的成就。奇門兵刃之中有許多古靈精怪的東西,但於現實來講,能夠在今天還被人熟練使用的兵器並不多,比如像一些點穴針,鴛鴦鉞之類,看著就覺得厲害,但厲害在哪,並不是十分清楚。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的盤龍棍_圖

雙節棍是奇門兵刃中的一種,也是現今武術界中較為熟知的一種兵器。關於雙節棍的典故,有傳說認為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也叫盤龍棍,但當時的雙節棍與現在的雙節棍有著太大的區別。古代所使用的是一種一邊短,一邊較長的武器,是步兵專門用來攻擊敵人馬腳,或者專破甲兵與硬兵器類別的存在。所以這時候的雙節棍也稱虎尾梢,即可劃分為軟兵器,也可屬於索類兵器。

中國的武術都是帶有一定套路性質的,所謂的武術套路當然並不是像拍電影那般,什麼都是設計好的。準確點形容武術套路,這就是一種連串性的含有技擊與攻防含義的動作組合。武術套路講究循序漸進,但武術的核心並不是這種整體性質的鍛煉,於是武術在不停的流傳中就發生了多種轉變。其一為表演性質,也就是一種將功夫放在套路上進行的練功方法。另外一種就是江湖上所說的殺人技了,後者就是對人體潛能做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要講求有效的技法以及相隨的反應鍛煉。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李小龍在電影里最常用的武器--雙節棍_圖

雙節棍就是一種匯聚了健身,防身,表演,競技為一體的奇門兵刃。從傳統的套路角度講,雙節棍加入身形走位與步法後,有著極強的觀賞性。尤其是那些能夠同時使用兩把雙節棍的高手,絕對是一場視覺盛宴。但若說這個武器本身的攻擊技術,卻和十八般兵器一樣,都是在攻擊與防守中,伺機反擊的一個章法。和刀劍類別的武器最大不同就是,雙節棍的主要攻擊方式很少,無非是劈、掃、打、抽、提、拉這些,在距離上於長兵器而言,也沒有特別性的優勢。那麼它的赫赫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就像雙節棍的歷史一般,準確一點的沒人知道,但對於它的發展是有概念的。雙節棍在近戰中有著極強的爆發力,這種獨特的設計下,即便是個完全不懂的人,也會打出極高的威力。在已故武術家李小龍先生留下的影像中,雙節棍有著軟中帶硬,柔中有鋼的特點,兼具能收能放,短小精悍以及攜帶方便的優勢。那麼雙節棍這種具有強大威力的近戰武器,也在世界武術史上遭受了一定的不公平待遇。比如曾經的荷蘭政府就認為雙節棍是一種攻擊性武器,當時法律是嚴禁使用雙節棍的。同時這個看著人畜無害的奇門兵器與狼牙棒及種種的管制刀具為一個級別,並且規定,任何人不得練習雙節棍。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三節棍_圖

在雙節棍之後,古老的武術家又加了一根棍上去,三節棍誕生了!三節棍就比雙節棍要長的多,在民間武師這裡更有伸開一丈之說,可見這門兵器的長度。三節棍也在奇門兵刃的序列之中,摺疊之後不過手臂長短,同樣是人畜無害的樣子。使用方法比雙節棍更多,即劈、掄、摔、打、蓋、掃、截等等。但三節棍並沒有雙節棍一般的表演優點,於是也不像雙節棍里有螺旋棍,舞花棍,劈棍,換棍的花式。現在較為出名三節棍法當屬少林三節棍,特點是快速靈活,變幻多端,剛勁有力,招法奇特等等。同樣在演練的時候,三節棍也有一套自己的套路,以便在使用時,能夠達到棍法、步法、手法、腿法及身法緊密協調配合。

我們先前說武術與兵器之間有一個聯繫,叫做武術套路。從八十年代的動作片興起到現在,影視中出現的奇怪武器相當多,但就雙節棍,三節棍這樣的兵器而言,能夠使用好的相當少,而且無一不是大家,功夫是需要時間鍛煉的,同樣功夫片的沒落也可以認定為能夠下如此苦功的人著實不多了。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三節棍表演_圖

言歸正傳,雙節棍加了一截後變成了三節棍,如果再加一截是什麼呢?還別說,真有這樣的奇門兵刃,叫做四節鎲!這又是個什麼構造呢?

四節鎲又稱鎲鐮,是真正的軟兵械之一。由鎲頭、鎲身和小錘三部分組成。鎲頭為鐵制,十字形狀,頭部尖銳類似槍頭,下有蛇形橫刃,其形如翅,向左右伸展,兩面為刃,鎲身共三節,長短相同,以鐵而制,每節之間用鐵環連接,末節鎲身有鐵環與硬木製八楞小錘相連,既可用鎲頭出,也可用小錘擊打。鏜這種兵器屬於長重器械類,始於明朝,由槍轉變而來,在清朝是比較常見的武器。現在能夠熟練使用這種兵器的人就相當少了,而且鏜的名目也是很多的,比如九鳳鎲,雁尾鎲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奇怪的兵器,越有奇怪的使用方法,同樣伴隨著非凡的威力;這是奇門兵刃中的一種規律,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四節鎲_圖

但是在有了雙節棍,三節棍,四節鎲這樣的兵器後,為什麼沒有五節棍,六節棍之類的東西呢?其實並不是沒有,只是加的節多了,就不叫棍,叫做鞭了!

鞭類武器項目眾多,但九節鞭是個例外,現代武術比賽里,九節鞭屬於其他器械組的第三類,也就是軟器械類!在古代九節鞭這樣的武器屬於暗器,由鞭把、鞭頭和中間八個鋼節組成,每節以三個圓環相互連接;鞭的長度一般以人體直立,把頂觸下頦,鏢頭觸地為宜。但九節鞭也是一個廣義上的叫法,在它之下還有七節鞭,往上也不少,既有十一節霹靂,也有十三節的連環。到了這個層次之後,武林中習慣將這種軟中帶硬的武器統稱為九節鞭。主要的技擊方法也與雙節棍,三節棍之間有了很大的區別,使用上而言,九節鞭主要以掄、掃、纏、繞、掛、拋為主,靈活多變可以概括這種武器的神奇。有道是掄起似車輪,舞起似鋼棍講的便是九節鞭這種武器的運動風格。

雙節棍的攻擊方式較少,遠戰也沒優勢,那麼它的威名又是哪裡來的

九節鞭_圖

從歷史上追溯的話,究竟先有的哪個武器並不好定,但在一節節的加裝後,構造出了不同的武功方法與相隨套路是值得肯定的。武器的經典是伴隨著殺戮而誕生,奇門兵刃不同於戰場搏殺,但像如此神奇的一種節節攀升現象,只在我們的古代武術中得以展現!從雙節棍的近戰靈巧到三節棍的遠近皆可,以及九節鞭的詭異莫測,武器的上升趨勢在奇怪的運行方式中得到展現,一節節的加裝下,直到熱兵器興起後,還有這樣的現象出現。

只不過名字變了,既不叫棍,也不叫鞭,而是叫子彈帶!兵器總歸是沾滿血腥的,這種帶有殺傷性的器械裝置或許永遠也只會是一節節的繼續加裝吧!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彭程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閹人對明朝的禍害究竟有多大,就連皇帝想剔除他們都無能為力
《西遊記》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背後的勢力關係大解讀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