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去世前,留下遺命讓魏延斷後,真的是想除掉他嗎?

諸葛亮去世前,留下遺命讓魏延斷後,真的是想除掉他嗎?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07期 文/無常奉天玉)

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人。他的形象之所以廣為人知,並非因為正史,而是因為《三國演義》。在演義中,他是一個腦後有反骨的小人形象,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先計劃降魏,又打算擁兵自立,最後更是狂妄的大喊:「誰敢殺我?」終被馬岱斬殺。熟讀《三國演義》者,幾乎從未有人,為他的死而唏噓。然而演義終究僅是演義罷了,這終究是小說家言。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魏延,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品讀漢末三國史,我們就會發現,魏延從入川之戰前,開始追隨劉備,因勇武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劉備的賞識提拔,之後被劉備委以重任,擔任漢中守將,保住了此地十餘年無失。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依舊深受倚重,縱使與諸葛亮意見不和,也沒有違抗軍令,一意孤行。諸葛亮去世之後,他也沒有率兵北上降魏,反而南歸,想要返回蜀漢。只不過他最終與楊儀爭權失敗,不但士卒紛紛背叛,自己遭到斬殺,其三族也被夷滅。除此之外,他還被扣上了叛亂的罪名,被罵千年。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大多會為他感到可惜,大罵楊儀,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魏延之死,是諸葛亮的手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的諸葛亮,因勞累過度,病逝於五丈原,他在臨終之前,對身後之事,進行了安排,《三國志·魏延傳》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若不從命,軍便自發。」意思是說,諸葛亮在彌留之際,偷偷地與楊儀、費禕、姜維等人商議退兵之事,卻將在軍中地位最高的魏延排除在外了,而且他交待道,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就任他自去。說白了,諸葛亮直接放棄了魏延。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魏延才會賭氣率軍離開,與楊儀爭奪兵權,最終被扣上叛亂的罪名,被王平用一句話搞得眾叛親離。

認為諸葛亮是導致魏延被殺之罪魁禍首的人,還找到了諸葛亮害死魏延的「證據」,那就是兩個人在戰略上存在巨大的分歧——諸葛亮生性謹慎,事事求穩,魏延則打算全力北伐,並一直想要兵行險招。《三國志》曰:「延每隨亮出,輒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通過這一記載,有人認為,諸葛亮害怕自己去世之後,魏延會實施這一戰略,從而導致蜀漢傾覆,所以他設計除掉了魏延。

其實不然,諸葛亮雖然從未同意魏延,分兵北伐的建議,但是他一向倚重魏延。劉備去世之後,他任命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之後又將其遷為征西大將軍,封其為南鄭侯,並給了魏延假節的權力。在諸葛亮主政期間,魏延幾乎已經成了蜀漢軍中的第一人,由此可見,他對魏延的能力,是非常認可的,應該不至於在臨終之前,將此人除去。再說了,如果他真的想殺魏延,便不會讓魏延斷後了。若他讓楊儀率大軍先發,姜維斷後,將魏延夾在中間,效果或許會更好。那麼諸葛亮讓魏延斷後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小編認為,諸葛亮此舉,是為了保護魏延。

諸葛亮生性謹慎,且心懷蜀漢,這一點決定了,他不可能將兵權交給魏延。而楊儀一向與魏延勢同水火,若楊儀得了兵權,則魏延危矣。為了在保住蜀漢的同時,保住魏延,於是他便留下了讓魏延斷後的命令。這樣如果魏延聽令,則可平安歸國,不會出現任何意外;若魏延堅持伐魏,處於大軍之後他,也可以率自己的部曲自由行動,不會遭遇任何阻礙。如果不看此事的最終結果,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此舉,算是萬全之策。只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沒有料到魏延既沒有聽令行事,也沒有率軍北上,反而賭氣先一步南歸;也沒有料到楊儀置魏延於死地的決心,於是魏延最終還是死在了爭權內鬥之中,蜀漢還是白白損失了一員大將之才。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蜀漢第一神人,通曉天文,能料後事,可惜背負罵名千年
此人是曹操麾下最牛逼的謀臣,洞悉人性和人心,總能立於不敗之地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