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可以沒有標準,不能沒有底線

藝術可以沒有標準,不能沒有底線

第一次見到王坤昭老師的作品,是去年在北岸藝術區,他的《燦爛的黑》十年藝術作品展上。在此之前我對作者本人是一無所知的,不過他的作品確實深深吸引住了我。

坤昭老師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需要駐足思考的,並非普通的美展拍拍照就可以走人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似乎每件作品身上也能看到自身的影子。

王坤昭其人

感覺自己性格是屬於比較「硬」的一面,所以很難以去妥協很多東西。有時候會意識到自己在不斷失去一些東西,但是回頭想想也是應該的,因為性格如此。年輕的時候會想,為什麼自己不能像「誰」一樣,去得到什麼。等到越來越了解自己以後,就發現,你的性格決定了這一切——很多沒有得到的東西是正常的。

一個人的作品,不一定是這個人的全部,但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有時候是很矛盾的,有時候需要去關注大的群體,但是又無時不想跳脫出來。「近而遠之」,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你很不願意進入世俗社會裡面,但是你對世俗社會又非常關注。關注,並不是說要去適應,而是這些現象、林林總總對你思維的影響。人的思維一個人是形成不了的,一定是大的環境給你的。

「海盜」是王坤昭老師的愛犬,守著四百多平方米的工作室。

小大之辯

商業交易的時候 藝術品往往會相對以尺寸大小來衡量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這是市場「理性」的無奈。對外界也是個誤區。

好像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干越多的苦力作品就越值錢。畫作市場上也相當以平尺估值。其實也是不應該是這樣的。拳頭大小的作品也可抵過大塊頭作品。

理想的生活方式

可以自由的玩自己的作品。玩得開心也包括沒有資金和市場的困惑。市場,是除了你創作費用的買賣以外還有展覽的環境。作為藝術家來講,展示是創作的最後一個環節,但是這個環節必須要有。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就算真正認真了,也未必能夠得到市場。哪怕你是很好的作品,有時候都沒有機會去展出。「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到現在我還不相信。

沒有人願意,幾百年以後才被人認可。我也沒那麼偉大,當然想做更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要玩進去。什麼是好的作品?不是的話,再怎麼自圓其說也毫無意義。

幾次接觸下來,發現坤昭老師其實是個不善言說之人。人群之中會很友善地跟你打招呼,但不會套近乎。這大概就是藝術家的氣質吧。

藝術觀點需要碰撞

碰撞不是長久的,而是當下的作用。有時候有朋友會拿舊的話題來跟我理論,我說那是之前,今天不一樣了。藝術沒有標準,有時候在評判一個藝術品的好壞也沒有標準。

但是絕對不能沒有底線!底線跟標準是兩碼事,有時候一些超出底線的東西,很爛,我們會批得狗血淋頭。那是因為太沒有底線了,很礙眼。

藝術沒有標準,有時候不想去聊一些關於作品解釋的標準答案,而是更願意去聊一些感覺的東西。比如說,有些人希望我解釋某件作品的具體事件,但其實這是很個人的問題,跟別人沒有任何關係。我覺得作品是一件可以發酵的東西;它是可以找到很多答案的東西,你不一定要給出標準答案。哪怕是曲解都可以,沒有關係。只不過曲解我們也可以爭論,沒有關係。

作品只給有感覺的人看,沒感覺的,沒有義務去服務他。所以說,我們不是為大眾,我們是為一部分人。哪怕我們在看別人的作品也是這樣子。那是是世界級大師,比如畢加索,他的作品我看了沒感覺,也照樣不理他。對待我的作品更應該是這樣子。你看了有感覺你才會花時間去思考,要是沒有感覺,你思考什麼呢?

一件作品能夠給你感覺才是對的,你知道什麼並不重要,而是你能順著這個感覺尋找到什麼線索。是自己的線索,不是作者的線索。我看東西也是一樣,我不會急於去了解作者的背景,而是我捕捉到這個作品的感覺以後,我一直處於自我跟它的這種狀態。這種作品就是沒有指定性的感受,每個人都能找到不同的東西。當然每個作品都有一個大的方向,就像很難有人看了我的作品會非常開心,那就不對了。

我個人不太喜歡那種很直白的東西,比如我清楚地告訴你關於這個作品的感受,或者關於情感方面的東西。告訴是很膚淺的,告訴你就不用想了,聽完你就走人了。作品的生命力是在每個人的感覺,而不是在說明書上。

感性的東西非常重要,現在有的創作被賦予過於偉大的責任或者是過於沉重的理論。這些都是強加在上面的,你的作品支撐不起這些責任和理論也是毫無益處的。

王 坤 昭

職業藝術家 福建漳州人 生活於廈門

長按打賞,支持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文藝圈 的精彩文章:

用畫筆演繹古典情懷

TAG:廈門文藝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