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子新讀:「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子新讀:「養心莫善於寡慾」

「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盡心下》

前文說養護民眾良心是社會的大事,是國家的職責,同時指出養心又是個人生命中的重要內容。孟子關於個人養心的論說,以上引文字最為著名。

用現代漢語複述如下:養心最好的方法是減少慾望。做人慾望不多,良心即使有所喪失,也喪失得很少;做人慾望很多,良心即使有所保存,也保存得很少。

關鍵詞是「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食慾關乎生命維持,色慾關乎後代延續,都是根本性的慾望。食色之欲是人的自然生理需求,本來無可厚非。不過,兩者均需適時適量,不可過度。過度,則影響健康和壽命。養生家們更是主張,食與色都要在適度以下,比常規更少。

生理之欲其實還有很多。道家比儒家觀察得更細緻,訓誡得更深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道德經·十二章》)青、赤、黃、白、黑等繽紛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宮、商、角、徵、羽等混雜音調使人聽覺不敏;甜、酸、苦、辣、咸等多種味道使人口舌麻木;縱情狩獵使人心放蕩;稀有寶物使人行為不軌。也就是說,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對外部世界的愉悅感受,會自然形成相應的慾望,不加節制,貽害無窮。

鑒於人的特徵,其生理慾望都會與心理慾望相融,且受心理慾望支配。此外,還有獨屬於心,而與其他感官無直接關聯的心理慾望,如追求權力、財富、名譽的慾望。這類心理慾望是更「高級」的慾望,都大過生理慾望。慾望是人的本能,具有極強大的能量和力量,能夠驅使人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猶如飛蛾撲火。

慾望一多,心就亂了。紛亂的心像個雜貨鋪,說大很大,說小很小。慾望產生,必占鋪位,原本的仁義禮智位置不保,輕則被壓縮,重則被擠掉。其次,慾望一多,心就惡了。以上所說慾望皆指私慾,即因個人生理、心理的需求和享受而產生的意念,以及為實現這種意念而產生的衝動。私慾只為利己,而大多則會損人。為達目的,不顧一切,竊取、欺騙、暴力等卑鄙、惡劣手段常相伴隨。利欲熏心之人,其心皆是黑心。

養心,就是保護和經營心的店堂。依孟子理想,人心應是仁義禮智專品店,以今之語言形容,是高大上的專品店。這個專品店不要粗劣、低俗的雜貨,而生理、心理的私慾恰恰就是這類東西。問題在於,孟子的理想難以完全徹底實現。也就是說,私慾的雜貨會不可避免地擠進心的店堂。怎麼辦?有意識地抵擋私慾進入;其次,儘可能壓縮私慾所佔位置。兩方面都很難,但孟子認為必須要做。

為養心而寡慾,為保護仁義禮智而抵擋生理、心理的低俗需求和享受,是激烈的內心鬥爭。這種自己與自己的較量,是長期的,會伴隨人的一生。(白子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最牛小楷十種,養眼、養心!
這山水,看著怡情養心!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