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中所講的婆羅門源於梵天之口,有怎樣起源與意義

佛教中所講的婆羅門源於梵天之口,有怎樣起源與意義

婆羅門

婆羅門源於梵天之口,婆羅門意為「祈禱」或「增大的東西」。祈禱的咒語具有魔力,咒語可以增添福祉消除災難與罪惡,因此執行宗教祭祀的神職者被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婆羅門階級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婆羅門教是印度古代宗教,現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經為主要經典;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羅門種姓擔任祭司而得名。婆羅門教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是最高種姓。

佛教和婆羅門教

佛教本來就是由婆羅門教(印度教)衍生出來的分支,兩者的相同之處大於不同之處,印度在孔雀王朝時期曾極力推行過支持種族制度的佛教,並將其廣泛傳播至中亞和東南亞等地。另外,種姓制度不是用來區分社會階層的,而是用來區分入侵南亞、西亞的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的種族隔離制度。種姓制度起源於雅利安人,不是印度教的產物,在唐代以前,波斯的種姓制度要比印度的來得出名,比如著名的「波斯不凈人出身婆羅門的更多。釋迦牟尼禁止奴隸入教。在佛典的律藏中,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規定。比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說:「從今已往,汝等苾芻不應與奴出家。若有求者,當可問之:『汝是奴不?』若與奴出家,得越法罪。」第23卷,第1033頁中。

婆羅門的地位職責

印度四姓中,最高級種姓、祭司和學者的階級。為古印度一切知識核心人群,印度社會中最崇高的種姓。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卷十五種德經、慧琳音義卷二十九等皆載此階級由梵天之口生,顏貌端正,清凈高潔,以習吠陀、司祭祀為業。依摩奴法典規定,四姓中婆羅

門有六法,即學習吠陀、教授吠陀、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羅族外,其餘三姓皆得誦吠陀、自作祭祀,然為他人祭師、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則僅限於婆羅門。

婆羅門由於職責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許多特權。他們可以免交各種稅,因為人們認為,婆羅門已經以自己的虔誠行為償清了這種債務,他們不得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因為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向婆羅門贈送禮物的人則得到祝福,他們將在今生或者來世,獲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歡迎的禮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贈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羅門佔有大量地產,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數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數是祭神後的牲禮)。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婆羅門在某些領域政府職位佔75%。

婆羅門起源

古代的印度社會洋溢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祭司被人們仰視如神,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源於「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禱」或「增大的東西」。祈禱的語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惡人受罰,因此執行祈禱的祭官被稱為「婆羅門」。

婆羅門教的影響

婆羅門教對緬甸文化影響較大。首先婆羅門教是緬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羅門教神被作為佛教的保護神而引入佛教的範疇,帝釋天作為緬甸至今仍然信仰的37位傳統神的第一位大神而備受崇拜;其次,婆羅門教的宗教儀式被廣泛吸收和應用在緬甸封建王朝的各種儀式中,緬甸歷代封建王朝宮廷中都聘用婆羅門祭司,用婆羅門教禮儀主持宮廷大典和國家大典;再其次,婆羅門教的花紋圖案普遍被應用在緬甸的佛教和民用建築藝術上;第四,婆羅門教的占星術傳入緬甸,至今流行於緬甸社會;第五,婆羅門教的神話故事傳入緬甸,形成了傳統節日;最後,婆羅門教的故事對緬甸文學也有較大的影響,羅摩衍那戲劇至今長盛不衰。

婆羅門教的思想

婆羅門教是多神教而又帶著一神教的色彩,崇拜各種自然的神碉,盛行祭祀祈禱以招福禳災,而以梵(Brahma)為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梵從口生出婆羅門,從肩部生出剎帝利,從腹部生出吠舍,從足部生出首陀羅,以此定四姓的貴賤,這就成為種姓制度的根據。人應當服從梵天的意旨,因此應當信奉《吠陀經》,奉事婆羅門,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後來婆羅門教義有所發展,它把『梵』抽象起來做為宇宙的本體,或宇宙生起的最高原理;一方面又從個人觀察,認為『我』是個人的主宰和本體,人的身體由『我』而生,人的活動由『我』而起,外界萬物也都因『我』而存在。由此推論出『我』與『梵』本來不二,人所應當努力的就是經過修行以達到梵我一致的境地,這樣才能免去輪迴之苦而得到大自在。

婆羅門教的誕生

在古老的印度次大陸,哈拉巴文化時期便有了宗教的萌芽,其內容主要是崇拜自然,有著圖騰崇拜的原始痕迹。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大舉侵入,與當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於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期間編纂了原始的宗教文獻《吠陀》,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婆羅門教。與世界上的其他宗教相比,由於婆羅門教誕生的時間較早,所以內容也較為龐雜。一方面,它不像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那樣,有《聖經》、《古蘭經》之類的根本經典。而是將《吠陀》、《奧義書》、《往事書》,以及其後的各類法典統統作為教義的源泉。另一方面,它也不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樣,有單一而明確的神,而是將成千上萬個神明作為頂禮膜拜的對象。

與世俗生活中的種姓制度相一致,婆羅門教的神也是分層次的。最高層次的神是梵,它不是一種人格化的神,超越時空,不具有任何形式,但卻是隱藏在宇宙背後的絕對實在、終極本體。第二層次的神是梵的具體形態,顯現為梵天、濕婆、毗濕努三大主神,以及他們的各種化身、配偶和子嗣。作為梵的具體化身,三大主神功能不同,梵天是世界的創造者,濕婆是世界的破壞者和重建者,毗濕努是世界的維護者。第三層次的神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對象,如太陽神、月亮神、地母神等等,種類各異、名目繁多。從這裡,不難看出:層次越低的神,越具有圖騰物的原始痕迹;圖騰越高的神,越具有遠離圖騰物的抽象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吠陀教諸神中除了佔主要數量的自然神靈外,還有一些屬於祖先和英雄人物的行列,是祖先崇拜和英雄人物崇拜觀念的延伸。因此,吠陀中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既崇拜自然神靈,同時又尊敬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緣大智慧聚寶閣 的精彩文章:

純印老人行善而心無所著 舍已為人、無我相布施的故事
佛教里根器 指先天具有接受佛教之可能性

TAG:佛緣大智慧聚寶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