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盛世之下的卑微靈魂:曾是一代才子 他卻被後人鄙視

盛世之下的卑微靈魂:曾是一代才子 他卻被後人鄙視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向上對當權者、威權者無條件地諂媚攀附,意圖換得榮華富貴,這樣的人自然就失去了人格的底線。在位高權重者面前,他們站不直身,挺不起脊樑,一定是膽怯而懦弱的。

編者按:「2018年是大唐建立1400年,那是個群星璀璨的偉大時代,那是直到今時今日還依然活在我們心中的盛世大唐。」遇見發愁的李白,和他一起登上金陵的鳳凰台;品嘗王翰的葡萄美酒,在剛健的時代風貌里體會中國式的狂歡;跟隨王維的行跡,走近「安史之亂」的事件現場;借用羅隱的銳利目光,在唐代市井中觀察世間百態……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新著《唐詩簡史》,帶你品讀唐代王朝歷史與詩人浮沉命運,解唐詩、說唐史,還原心中大唐,走進恢弘卻溫暖的大時代。

《玉堂富貴圖》(資料圖)

沈佺期、宋之問的人品雖然為後人所不齒,但在詩歌發展史上,尤其在格律、音韻和創作技巧方面,他們的貢獻卻是不容抹殺的。

事實上,沈、宋的詩歌作品流光溢彩,在唐初綻放出一種特別的光芒。兩人對律詩的貢獻很大,宋之問的五律創作尤為突出。我思來想去,決定還是不講宋之問的律詩,而選取他的一首絕句《渡漢江》。詩云: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這是講詩人被流放、被貶謫到嶺外。嶺外也就是嶺南地區,在唐代的時候,官員被貶謫、被流放,一般比較嚴厲的處罰都是被貶到嶺南。當時的嶺南是窮荒之地,所謂瘴癘橫行、人煙稀少,和中原的聯繫尤其不便。「嶺外音書斷」,這個「斷」字用得觸目驚心;「經冬復歷春」,冬天,一個漫長的冬天,可見出心中的孤苦。「復歷春」,即使春天來到了,心中的這種孤苦、這種悲涼,乃至落寞,依然不能減去半分。一個「斷」,一個「復」,不知不覺間就可以看到詩人內心的那種孤苦和煎熬。這種鋪墊很重要,為三四句的精彩表現,營造了一種恰到好處的氛圍。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講詩人從嶺南流放之地回到故鄉,所以題目叫《渡漢江》。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經湖北流入長江。從嶺南要回中原,在唐代時要經過湖南、湖北,所以就要渡漢江。渡過漢江就臨近中原,就臨近故鄉了。但是越走近故鄉,心中就越是膽怯。這個「怯」字用得實在妙,詩人還用了五個字來形容這種近鄉之「怯」,這就是——「不敢問來人」。詩人從流放之地自南向北,這是「北返」,那麼見到中原而來,自北向南的人,這就是「來人」了,不管是不是從他的故鄉而來,他其實發自本能地想探聽些故鄉的消息。可是因為「近鄉情怯」,以至於「不敢問來人」,描繪出了一種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情。最難得的是,詩人用了最淺顯的語言,既自然又熨帖,絲毫不矯揉造作,就把一種經典的心態呈現在讀者面前,可見其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我一直以為這個「膽怯」的「怯」字,不僅是這首《渡漢江》的詩眼,也可以說是宋之問整個人生的「詩眼」所在。

當然,在這個「膽怯」的「怯」之前,他的人生首先表現出來的,是「急切」的那個「切」字。宋之問的才情確實驚艷。有一次武則天帶領群臣去游洛陽龍門,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虯先寫成,於是武則天賜錦袍以示嘉勉。但等到宋之問的《龍門應制》寫成奉上,武則天一讀龍顏大悅,居然奪下已經賜給東方虯的錦袍,重新披在宋之問的身上。

平心而論,宋之問的那首《龍門應制》寫得確實好,尤其是最後四句歌頌武則天,說「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難怪連武則天也覺得「文理俱美」。因為有武則天的欣賞,宋之問那顆向上攀爬的心就被徹底點燃。

武則天(資料圖)

據說宋之問長相比較英俊,可野史記載他有狐臭,所以武則天不喜歡他。宋之問想為男寵而不得,只好掉頭去奉迎、投靠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宋之問投靠、追隨張氏兄弟,甚至到了為張易之捧溺器的地步。武則天病重之後,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大難不死,被貶為瀧州參軍,瀧州就是今天的廣東羅定。宋之問一路戚戚惶惶去嶺南的時候,寫下了《度大庾嶺》。詩云:「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度大庾嶺》同樣有一句「不敢恨長沙」。第二年他回中原的時候就寫了《渡漢江》,為什麼其中還有「不敢」呢?還有「膽怯」呢?首先他不是被赦免北返的,而是偷偷地回中原去的。宋之問這個人一輩子投機慣了,前面攀附得太急切,為天下人恥笑,等到「樹倒猢猻散」,又惶惶不可終日。當他從嶺南流放之地偷偷地返回中原的時候,內心的那種膽怯,那種「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可想而知。

資料圖

可一個人因為太急切放棄了操守,因為太膽怯又首鼠兩端的時候,他做人的底線就完全被突破了。宋之問回到洛陽之後,好友張仲之接納了他,把他藏在家中。當時武三思驕橫專權,張仲之就和王同皎密謀誅殺武三思。而宋之問住在張仲之家中,探聽到了消息,竟然賣友求榮,讓自己的侄子去告密,導致張仲之被殺。宋之問也因此重新得到重用。

後來,他又攀附太平公主,但等到韋後與安樂公主得勢的時候,他又去攀附安樂公主。景雲元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後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而宋之問則被下詔流放廣西欽州。等到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之後,在流放之地戚戚惶惶的宋之問,再也沒有機會鹹魚翻身,被下詔賜死在流放之地。

他明明叫宋之問,卻不敢問;明明內心膽怯卑微,卻又急功近利、慾望滿滿;甚至為了向上爬,可以賣友求榮,可以完全放棄士人的品格。做人的底線一旦被突破,也就沒有下限了。從《唐才子傳》中所記載的一件事來看,宋之問的喪心病狂已經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一次,他的外甥劉希夷創作出《代悲白頭吟》,拿給舅舅宋之問看。宋之問讀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便起了據為己有之心。外甥劉希夷不肯,做舅舅的宋之問居然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使奴以土囊壓殺於別舍」。這不僅是赤裸裸的謀殺,而且手段極其殘忍,是用土袋把劉希夷活活壓死。當然,後代也有不少人為宋之問辯誣,認為宋之問奪詩殺人,尤其還是殺了自己的親外甥實在匪夷所思,況且《唐才子傳》只不過是一個筆記性質的作品,不能「以正史視之」,認為宋之問為詩殺人的證據不足。

當然,除了宋之問奪詩殺人這件事,對於《新唐書》《舊唐書》記載的他出賣張仲之,以及為張易之捧溺器這些污點,也都有人曾經提出過質疑。質疑的理由,大多認為宋之問的行為太過誇張,太過匪夷所思。說實話,這樣的天才詩人,我們去讀他那些精美的詩作,很難想像一個文采如此華美、才情如此出眾的人,怎會淪落到如此地步?但細想想,其實這就是那個「怯」字,那個「詩眼」所揭示的人生道理。一個人,尤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向上對當權者、威權者無條件地諂媚攀附,意圖換得榮華富貴,這樣的人自然就失去了人格的底線。在位高權重者面前,他們站不直身,挺不起脊樑,一定是膽怯而懦弱的。反過來,這種人轉身向下時,因為已經失去了人格的底線,則會急切蠻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做出任何常理難以推知的事情來,其實都是有可能的。

我們看他「度大庾嶺」的時候說,「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渡漢江」的時候則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如果在人生的坎坷中,他體現出來的還只是卑微,但等到了政治與名利場的角逐中,他卑微的靈魂則被迅速放大成了卑鄙與卑劣。

那是怎樣一個卑微的靈魂啊!

因此宋之問給人最大的啟示,我覺得應該就是:如果你有一顆詩心,那就請離名利場遠些,再遠些。

作者簡介:酈波,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嘉賓。

《唐詩簡史》,酈波著

註:本文摘自酈波著《唐詩簡史》,經作者授權刊發,原標題為:如有詩心,請遠離名利場——宋之問《渡漢江》。

【薦讀】

孤篇橫絕壓倒全唐 這首詩竟埋沒了八百餘年(圖)

豪俠任性如李白 這一句詩卻道出人生悲痛(圖)

若他不曾年少沉海 會不會吟出另半個盛唐來?

他登樓賦詩 便寫盡一個王朝的流離命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