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砂壺結構解析:壺嘴

紫砂壺結構解析:壺嘴

今天是初心陪伴你的第31天

紫砂壺的壺嘴又稱壺流,是除去壺身外,用來控制出水的部件統稱。一般把整體部件稱作流,流頂部件稱作嘴。在挑選紫砂壺的時候,出水是否流暢被作為重要的參考條件。壺嘴的造型設計主要看與紫砂壺整體是否協調,另外呢,壺內壁處理是否乾淨暢通。

根據造型風格的不同,一般分為:一彎流、二彎流、三彎流和鴨嘴流。根據壺嘴與壺身的銜接方式,又可分為:明接和暗接。最後根據出水的途徑還可分為:獨孔、網孔和球孔。

壺嘴造型

一彎流形似鳥喙,也叫「一喙嘴」,一般做暗接處理。型制微彎,略帶弧度,出水穩定流暢。傳統壺型仿古、合歡等都採用一彎嘴。

二彎流根部比較大,用明接和暗接的處理方式均可。由於有一定的「蓄水」功能,所以出水格外流暢,那製作得當的二彎嘴,出水帶有衝擊力,特別適合那些高溫沖泡要求出水快的茶品,例如洋桶壺。

三彎流源於銅錫壺造型,早期壺式使用較多,壺嘴根部整體脫出,在靠近身筒處多一道弧線,明接處理較常見。

直流形制比較簡潔,出水流暢,明接和暗接都有。傳統壺型水平壺就是採用直嘴。

鴨嘴流也稱「鴿嘴流」,造型酷似鴨嘴,而我們日常接觸的一些咖啡器牛奶器具都是鴨流嘴。經典壺型僧帽就是採用鴨流嘴。

粘接方式

明接嘴和把與紫砂壺身筒相接處表現的外形清晰明確,線條幹凈利落的處理方式稱為明接。

暗接與明接相反,即壺嘴、壺把與壺身相接處採用過渡線條,連接處彷彿如自然延伸而成的處理方式叫做暗接。

出水途徑

獨孔清代以前基本採用單獨一個出水孔的方式,但這種出水途徑沒辦法阻隔茶渣,現已少見。

網孔清中期開始至今,由多個小孔排列聚合而成的網孔,是目前最常見也最實用的一種出水途徑。

球孔20世紀70年代為出口日本設計的一種出水方式,是一個獨立的半高爾夫球體,網孔密集,倒扣於獨孔之上。出水流暢爽快,只是孔內易留茶渣,清潔不夠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詩和遠方,不只是說說而已
十九 終於被「知行合一」這個詞拯救,原來關鍵是:願意承擔後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