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只有放棄,才有未來的得到!

王陽明:只有放棄,才有未來的得到!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你過

王陽明

佛道的確能解脫王陽明的苦惱,終止他前半生的迷茫,只要他能放棄一切。但是,他還有個心結。這就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

畢竟,他是個儒家士子,儒家提倡的第一道德就是孝,他說服不了自己去違背這一道德。

有一天,他在靜坐中從胡思亂想中睜開雙眼,以一副如釋重負的口氣說道:「親情與生俱來,如果真能拋棄,就是斷滅種性!」

他站起來,走出自己修行的山洞,深吸一口氣,外面的空氣新鮮純凈,原來俗世才是最親切的呵。他和佛教說了再見。

第二年,他又為自己和佛教的分手舉行了一場怪誕的儀式。

這場儀式發生在杭州。他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和尚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什麼!

終日眼睜睜看什麼!」這句話就是傳說中禪宗和尚的禪機。

所謂禪機,就是用含有機要秘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來暗示教義,讓接收方觸機領悟。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惶地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裡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得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陽明露出滿意的神色。他知道,自己對佛教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向和尚輕輕地擺手說:「去吧,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

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重回人間。

無論多麼宏大深淵的宗教,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稱臣。王陽明在佛教領域多年的浸染和探究,終於在最被人忽視的人性上看穿了佛教的弊端。

正如他創建心學後所說的,佛教是逃兵的避難所。

佛教徒所以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這五倫中他們本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什麼是洒脫?王陽明用他的行為告訴了我們:該放手時就放手,不必計較付出多少!

王陽明在辭章、道教、佛教上的付出如海洋般深沉,在這三方面的成績幾乎是他半生的心血。然而,他一旦想明白,說放就放,連個猶豫的眼神都沒有。

王陽明用他和辭章、佛道的一刀兩斷指出了一條心法:只有放棄,才有日後的得到。

如果你在付出的人事上得不到快樂和人生價值的答案,它就是一個包袱,甚至是五行山,只有放下它,才能輕鬆上路,繼續你的前程。

現在,王陽明輕裝上陣,只剩下了軍事方面的建功立業。他又回到起點:想要建功立業,必須成為聖人,而聖人必須要從儒家理學那裡獲得密碼和能量。

看上去,曙光,像是再一次出現了。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你過!

一個成熟的人,過去的事情不糾結,未來的事情不擔憂,當下的事情,認真而專註。

1、不糾結過去的事

在這個世界上,時間是條單行線,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後悔糾結都沒有意義,如果一切都已不可挽回,沉浸於過去,既丟失了現在,也失去了未來。

王陽明年少時進入仕途,最初的目的是守牧一方,讓百姓安居樂業。但是迫於形勢,屢次被朝堂徵召討賊。

在寧王之亂中,王陽明動用火攻在南昌消滅三萬叛兵,生擒寧王,掃平叛亂。將領紛紛慶賀,王陽明卻悶悶不樂。

他是儒家中人,學的是仁愛之心濟世救民,如今卻成了朝堂的兵器,四處殺人。

三萬條生命在眼前灰飛煙滅,他既揪心又懊悔。

當天晚上他一點飯也吃不下,反而頭暈目眩,噁心嘔吐。

他知道,朝局不穩,自己又無精兵良將,火攻破敵是在所難免,否則一旦失敗,戰火綿延之下,會有更多人流離失所。

事已至此,糾結懊悔都已經沒用,於是他很快收拾心情,投入到戰後的處理中來,安頓南昌的難民,清剿寧王的殘餘勢力,恢復戰後的秩序。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如何清除心中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說:「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有害,當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裡就會越亂,心中盯著那一塊未除的雜草,那心中就雜念叢生了。

沒有人的一生是順風順水的,聖人王陽明也會有痛苦糾結,但是面對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裡就越亂,整個人反而被情緒控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要做的,不過是承認過去,擁抱未來。

2、專註於當下的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和尚帶著小和尚雲遊,見到一個婦人要過河,河水湍急,婦人過不去,在河邊急得團團轉,老和尚看見之後,二話不說,就把她背了過去。

回來之後,小和尚說,師父,我們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嗎?

老和尚說,我早就把她放在岸邊了,你卻還背在心裡。

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心裡是沒有負累的。做事專註而認真,事情過去之後,每次都是新的開始,過去未來都不能打擾他,日子反而過得淡定從容。

一個人想要過好一生,其實只需要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就好了,這種「只爭朝夕」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要領悟的心靈智慧。

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如何修行,馬祖禪師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這個人就很奇怪,說,其他人也是這樣做的啊,難道他們和你一樣用功?

馬祖回答說,不是的,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也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尚未到來,活在當下,專註眼前,才是最好的選擇。

3、不憂慮未來的事

有一個男孩子要和網戀的對象結婚,家裡不同意,他和父母多次吵架無果。他很苦惱,向朋友傾訴,自己分手捨不得,結婚又要得罪父母,自己對未來憂心忡忡。

朋友跟他說,有啥可擔心的,該結婚結婚,該孝順孝順,難道爹媽還能生自己孩子一輩子的氣?

果不其然,男孩兒結婚之後,夫妻二人對父母禮貌孝順,父母僵了一段時間,也就接受了這個兒媳,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美滿。

王陽明曾言「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就是做學問。已經過去的事,和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這樣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

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那麼多煩惱,你覺得現在煩惱多,其實是把未來的事情挪到當下了。

順其自然地做下去,那些讓你寢食難安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來源: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王陽明文化書院整理

想了解更

掃描下方二維碼

龍場山下王陽明

洞中百年修此身

勤修苦練來得道

一心向道無雜念

合一

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圖片文字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

商務合作、原創轉載請聯繫後台或發送郵件至

1587915858@qq.com

覺得不錯,記得點贊和轉發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文化書院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么?

TAG:王陽明文化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