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歷史上的女舞蹈家,誰是最好的舞者
史海鉤沉:歷史上的女舞蹈家
每當筆者讀到金庸筆下的段譽以輕靈曼妙的凌波微步屢屢躲避敵人的追殺時,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這絕世的舞姿,本應放在語嫣身上才合適,卻被段譽搶了先。一個養尊處優靦腆膽怯的公子哥兒,在失魂落魄的逃生之際,豈能將一神仙般的精妙舞步,使的輕盈飄逸,進退自如?萬萬不能!這也只能是武俠作家的杜撰了。「凌波微步」來自曹植的《洛神賦》,賦中說洛神宓妃「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今人如若見到宓妃「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舞姿,恐怕所有人都會象曹植一樣,對宓妃的「華容婀娜」,早已「令我忘餐」,進入夢幻境界而三月不知肉味矣。
《洛神賦圖》局部
所以這世上最美的舞蹈,須得女子來完成。男子雖然有時也舞,但大都是劍舞之類,不過是上陣衝殺的延續,勁道有餘而美感不足。而且往往是酒後狂舞,桌椅碟筷,亂成一片。要麼就是以舞蹈之名來行刺,亂了藝術的境界。譬如楚漢相爭時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是這樣的範例。幸好劉邦的姦細項伯從項羽那邊跳了出來,此人藝術境界更差,卻聲稱要把單人舞變成雙人舞來助興。項伯頂住了項莊的一陣狂砍,才保住了劉邦一條性命。劉邦取得天下後,部下武將更是變本加厲,動不動酒後舞劍。一次宮廷盛宴後,這群醉醺醺的武人對劉邦說:「老大,弟兄們今天高興,能不能舞一會劍?」劉邦也是粗人,說:「好,大家一塊來熱鬧。」武者畢竟不是舞者,於是,只見宮殿內噼里啪啦,一片狼藉,連宮殿的柱子都被砍斷了一根。後來大臣叔孫通制訂了朝儀,禁止了這些不成體統的行為後,朝堂之上才算有了規矩。可見男子一舞,特別是武人一舞,從藝術的角度看,境界低的就無跡可尋了。這可是史書明確記載的事兒,不是大路胡謅。
除了劍舞,古時男子在大型的登基、祭祀等活動時還從事一些動作古怪的集體舞表演。比如周天子的著名大型樂舞「八佾(yi)舞」,8 人為一佾,八佾共64人。隨著叮叮噹噹的青銅樂器的奏響,這些男子緩慢整齊的開始舞動身架,表情凝重,舉止有度,動作整齊的象現在大型體育比賽開幕式上的集體操表演。估計當時的人也不一定愛看。但它是天子「禮樂」的重要組成,是王權的象徵。周天子可以有八佾舞,諸侯、大夫和士人只能是六佾、四佾、二佾這樣遞減下去。有膽子大的臣下亂了法度,越級在自家後院偷偷跳起了八佾舞,被上頭拉去砍了腦袋。漸漸地,對周王朝這類並不好看的簡單舞蹈和不動聽的原始音樂,人們參與的熱情越來越低,到了春秋時代,隨著東周王朝的沒落,就完全沒有人玩了。於是孔子大嘆「禮崩樂壞」。
八佾之舞復原
舞蹈一經女子參與,便從一件魯直之物變成一顆絢麗明珠。如詩經里的《簡兮》有這樣的內容,「簡兮簡兮,方將萬舞……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這時,舞和美就完全聯繫在一起了。可是戰國和秦朝時期,所有人都忙著打仗,舞蹈再美也沒人看的話當然就不會有什麼發展了。所以這個時期沒有什麼著名舞蹈傳世,也沒有什麼著名舞蹈家名世。
漢朝有兩位非常著名的舞蹈家,一個是戚夫人,一個是趙飛燕。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家,擅長表演「翹袖折腰」之舞。甩袖和折腰是她獨有的絕技,動作花樣繁複,婉轉玲瓏。舞時只見兩隻長袖凌空飛旋,嬌軀翩轉,甚至具有視覺韻律美。每當月夜降臨,皇宮裡眾人酒興正濃,劉邦擊築而歌,戚夫人伴以楚舞,為當時一大勝景。可惜這位一流的藝術家結局極慘。劉邦死後她為惡婦呂后所不容,被呂后這個「人渣」活體肢解為「人彘」,慘不忍睹,把當時的皇帝都嚇出神經病來。讀了唐朝詩人李昂《賦戚夫人楚舞歌》,「黃泉白骨不可報,雀釵翠羽從此辭。君楚歌兮妾楚舞,脈脈相看兩心苦。」再聯繫她的遭際,就是鐵石心腸,也會潸然落淚。古今中外,對美麗最仇恨的,往往就是醜惡。譬如呂后之於戚夫人,慈禧之於珍妃,黑心皇后之於白雪公主,便是明證。
劉邦和戚夫人劇照。戚夫人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舞者
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也是歷史上名氣很大的舞蹈家。她原名叫趙宜主,自小身輕如燕,一陣清風吹來,便有翩翩欲飛之態,故當時的人稱她為飛燕。久而久之反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她的本名了。這樣的人天生就是舞蹈家,舞藝自然十分精湛。她曾開創了一種十分絕妙地舞步,稱為「踽步」。走起踽步來,趙飛燕「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妙不可言,風也會為之一醉。據傳她善行吐納之術,會通過控制呼吸來減輕體重,能在人手掌托起的水晶盤上翩翩起舞。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那麼她就是舞林傳說中的掌上舞蹈家。吐納之術是不符合科學原理的,一個人如果能作掌上舞,唯一的解釋就是她太瘦了。或許漢成帝覺得趙飛燕的掌上舞過於象雜技而不是真正的舞蹈,或許漢成帝原本並不喜歡過於骨感過於瘦小的女人,後來趙飛燕漸漸的被冷落了。不甘寂寞的趙飛燕開始偷偷交男朋友,給漢成帝戴了不少綠帽子。到底多少頂誰也不知,總之在真實的數字上再加上一個更大的數字是史學家們的專長。
趙飛燕不僅貌美如花,也是有名的舞者
南北朝時代北齊後主高緯的貴妃馮小憐,是一位奇女子。她出身侍女,自小接受過規範的歌舞訓練,舞蹈水平在高緯的後宮無人可比。她有一項本領,就是可以把舞姿和按摩技巧結合起來。這種超級馬殺雞三溫暖外加艷舞的手段果然把高緯迷的神魂顛倒。馮小憐是個天生的尤物,據說她的身材凹凸有致,曲線玲瓏,十分性感。由於馮小憐身材實在太好,高緯覺得不拿她來創收實在可惜,於是就讓小憐在大殿里玉體橫陳,擺出各種妖媚體態,供臣下參觀。當然這是要收門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張惠妹演唱會的門票。馮小憐對高緯也體貼備至,就在北齊快要亡國的當口,為了安慰情緒低落的高緯,竟然組織了一個宮女脫衣舞團,在高緯面前大跳脫衣舞。高緯看的很高興,開心地說:「這是忘憂舞呀!」當然我說的這些,除了馮小憐的美貌和善於歌舞外,很可能統統不是事實,而是文人的杜撰。因為文人歷來喜歡在一個亡國帝王背後找出紅顏禍水的源頭,並添油加醋地把這股紅顏禍水弄的渾濁無比,以此來彰顯自己「找到了答案」的「智慧」。「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女人,一個失敗的男人背後總有一股禍水」,對這種邏輯我向來是懷疑的。
高緯和馮小伶劇照,北齊因她而亡國
舞蹈發展最為燦爛的時期是偉大的唐代。無論哪個方面,唐代都是中國歷史上極其完美的時代。唐初,以武功定天下、文德綏海內的唐太宗將《秦王破陣樂》製成大型樂舞,據說有128名樂工模擬當年秦王李世民征戰天下的戰陣,披甲執戟。此舞變化多端,每種變化中包含四個戰陣,有來往、快慢、擊刺等舞蹈動作,與《秦王破陣樂》音樂節拍相應。據說此舞表演時所有觀眾見其「抑揚蹈歷,莫不扼腕踴躍,懍然震悚」。文武百官山呼萬歲,跪倒一片,紛紛說:「此舞皆陛下百戰百勝之形容。」當年玄奘在印度講經時,印度的戒日王問及中國的情況,特別談到了歌舞,他說:「師從支那來,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玄奘隨即口若懸河,盛讚了唐太宗統一華夏、四海賓服的功績。當講到《秦王破陣樂》的雄壯歌舞時,戒日王聽得十分神往,當即表示:「我當東面朝之」。
《秦王破陣樂》屬於大型武舞、健舞。這類舞蹈動作矯健有力,節奏明快。另外一種非常著名的由女子來完成的健舞,是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杜甫小時候在河南郾城曾見過公孫大娘的表演的劍器舞,五十多歲的時候又看到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劍器舞表演,十分感慨,寫下了著名詩篇《劍器行》:「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罐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劍器舞講究舞者「柔姿雄裝」,也就是說,舞者必須要有窈窕的身段和姣美的長相,穿上武服以後,一種「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英姿颯爽令人為之傾倒。草聖張旭,未出名時有幸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二話不說,回家悶頭思考了好幾天,終於豁然開朗,書法有了實質性的突破,能「揮毫落紙如雲煙」,筆法里隱隱然有公孫大娘的舞姿在裡面,張旭終於成為書法大家。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初時曾寵愛一位叫江采蘋的女子。江采蘋最拿手的舞蹈絕活是驚鴻舞。初見玄宗時江采蘋表演了一段驚鴻舞,只見她白衣勝雪,舞姿翩翩,緩時如白雲飄過,迅時如驚鴻飛起。唐玄宗是個大行家,竟然也看的目瞪口呆。後來江采蘋大受寵幸,被封為梅妃。玄宗在她的宮裡種滿了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節,梅妃在宮中隨著笛聲翩翩起舞,如驚鴻般輕盈,微風吹來,梅花繽紛落下,梅妃的舞影翩躚其中,眾人早就看的痴了。
然而這一切,隨著楊玉環的到來,一切都改變了。隨著《霓裳羽衣舞》的面世,擅長驚鴻舞的梅妃已被唐玄宗拋到了腦後。唐代樂舞的最高顛峰之作就是《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由唐玄宗創作樂曲,楊貴妃表演舞蹈。《霓裳羽衣》有三闕。第一闋是:「驪珠散迸入拍初,驚雲翻袂影,飄然回雪舞風輕,飄然回雪舞風輕。約略煙蛾態不勝。」第二闋是:「珠輝翠映,鳳翥鸞停。玉山蓬頂,上元揮袂引雙成,萼綠回肩招許瓊。」第三闋是:「音繁調騁,絲打縱橫;翔雲忽定,慢收舞袖弄輕盈,慢收舞袖弄輕盈,飛上瑤天歌一聲。」從文字里就可以看出來,此曲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正如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所說,「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白居易似乎有暗戀楊貴妃的跡象,因為只有這種激情才能促使他寫出《霓裳羽衣歌》和《長恨歌》這樣流傳千古的詩篇。
霓裳羽衣舞
皇家經常表演《霓裳羽衣舞》這樣的大型樂舞,民間也有自己的舞蹈,例如盛行一時的自娛性歌舞《踏歌》,就是民間的佳作。歌舞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引領下很快成了一種舉國時尚。開元年間,宮廷曾組織元宵佳節盛大慶祝活動,幾千人參加《踏歌》表演,載歌載舞,這種狂歡連續三日,盛況空前。李白曾經寫過的《贈汪倫》里就提到過這種踏歌舞。當時李白即將坐船離開,忽聽到老朋友汪倫從遠處趕來的聲音。只見汪倫一邊用高亢的嗓音唱著類似於「送戰友,踏征程」這樣的歌子,一邊邁著「蓬嚓嚓」「蓬嚓嚓」的輕快舞步,踏歌而來。李白大受感動,眼睛一酸,雙眼皮發軟開始開閘泄洪,淚水滂沱而出。稍待鎮定,迅速提筆寫下了四句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正如好詩被唐人作盡,自唐以後,中國古代的舞蹈也開始走向沒落。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美輪美奐的舞姿,被上古時代一網收盡。進入中古時代以後,中國便和輕靈曼妙的舞蹈絕緣。自五代時起纏足之風盛行的一千多年裡,中國便再也沒有真正的舞蹈家了。因為女子一旦纏足,如何能表現出漢之長袖、唐之霓裳的炫妙舞姿?三寸金蓮,立足尚且不穩,走路還要扶牆,還能舞否?所以才有了蘇東坡因見不到漢唐時的舞蹈,而開始想像月宮裡嫦娥仙子的舞姿,進而發出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慨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將以色列人帶回故鄉,是猶太人的英雄,為何有人說摩西是埃及人
※為何幾千年以來,中華文明一直引領世界?人口是最根本原因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