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軍情觀察:落後還是第一?印度成功在軍艦上發射一枚彈道導彈
亞太日報評論員 張浩
2018年2月23日,印度在孟加拉灣一艘軍艦上成功發射了一枚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丹努什」彈道導彈。印度媒體聲稱,這款導彈具備反艦能力,也可以用於對地打擊,還高調的宣稱這款導彈堪稱是世界上第一種以軍艦作為發射平台的彈道導彈,甚至還明確指出要用這款導彈來阻擋域外國家的擴張野心。然而,事實也許並不是印度媒體想的那麼好,有些事情可能要讓他們大失所望了。
V-2,第一款艦載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並不新鮮,能搭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也早已經出現,於是印度為丹努什導彈搜腸刮肚找了個「第一」,第一款艦載發射的彈道導彈,可是即便是如此「劍走偏鋒」的第一,竟然也不是印度能夠得到的。原來,這個世界上起碼有三種彈道導彈在丹努什之前成為了艦載彈道導彈。
最早的艦載發射的彈道導彈是德國的V-2導彈,V-2導彈誕生在二戰之中,他是當時的德國為了實現對盟軍的戰略轟炸而研發的,因為其精度較差,所以主要用於攻擊大城市目標和工業區、港口等。V-2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彈道導彈,更早誕生的V-1導彈是一種巡航導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V-2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海軍彈道導彈,第一種艦載彈道導彈。可以說,彈道導彈自從誕生開始,就帶上了艦載屬性,印度想要這個第一還真是難呢。
V-2導彈研發完成之後迅速投入了對英國城市目標的攻擊之中,後來由於盟軍對德國導彈生產企業和發射陣地進行了重點轟炸,使得德國開始考慮將V-2導彈部署到海上發射,這樣可以更隱蔽、安全。曾經提出過的方案包括潛艇拖曳導彈筒,導彈筒則浮於水面發射,或者是由潛艇或軍艦拖曳小艇,將導彈置於小艇上發射等。
但是德國直到戰敗都沒能完成相關測試和研發,事情還沒有完,德國戰敗後美國帶走了大量德國導彈技術資料和科技專家,並利用這些人才和技術在美國實現了V-2導彈的海上發射。那是1947年的9月6日,美軍在其最新型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上,將一枚V-2導彈發射升空,實現了彈道導彈海基發射的開端,這一年距今70年,印度說丹努什是第一種艦載發射的彈道導彈,這句話恐怕晚到了半個多世紀了。
北極星,第一種艦載核彈道導彈
除了V-2導彈,其實還有一種較為現代化的導彈也曾實現了艦載發射,那就是北極星戰略導彈。北極星戰略導彈的艦載型號原定於搭載在一艘義大利的巡洋艦上,提及義大利海軍的戰後巡洋艦,就不得不提及一艘全球唯此一艘的戰略導彈巡洋艦--「加里波第」號(C551)。就在上世紀50年代末,當時的海基核導彈的射程還不是很遠,比如蘇聯的第一代海基戰略核導彈R-13的射程就只有560公里,而且圓概率偏差較大,達到了4千米。對比看來,美國此時研發成功的「北極星」戰略導彈具備無與倫比的優勢,他的射程高達2200公里,然而在戰略導彈核潛艇服役並且真正形成戰鬥力之前,「北極星」導彈的射程還是不能保證夠得到蘇聯本土。
既然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還想要在海上擁有機動發射的平台,那麼就只能設想使用水面艦艇來發射了。美國構想了一個,以北約盟國配合,美國統一指揮下的合同作戰方式,這樣就可以大規模的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上廣泛的布置「北極星」導彈載艦,以壓縮蘇聯戰略空間。義大利被美國選中作為第一個部署「北極星」載艦的國家。對於義大利而言,擁有戰略核導彈的發射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義大利決定改造海軍旗艦「加里波第」號來完成這個戰略。改造後的加里波第號艉部裝備了4座採用熱發射方式的「北極星」導彈垂直發射井。後來,該艦還成功的試射了「北極星」導彈的模擬彈,試驗獲得成功。由此,北極星也成為了第一種艦載發射的核彈道導彈。
艦載發射,無奈之舉
不過,如果非要爭個一,那麼丹努什倒是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軍艦發射的彈道導彈了,可是軍艦發射真的好嗎?彈道導彈發射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實現彈道導彈的機動發射是保護髮射安全的最佳手段,特別是作為國家核戰略支撐的核彈道導彈更是需要機動發射平台。根據過往經驗,在海基平台上發射的彈道導彈是最容易生存下來的,因為他們可以安然躲過敵國的第一波導彈打擊,因此海基導彈是可靠的二次反擊導彈力量。
可是稍加研究就會發現,海基發射的彈道導彈走過了如下發展歷程:艦載發射--潛艇搭載、水面發射--潛艇搭載、水下發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要實現彈道導彈的水下發射難度較高,要實現潛艇搭載的彈道導彈水下發射更是只有軍事技術強國才能實現的技術。印度雖然也掌握了一定的水下發射導彈技術,但是就其自身的研發能力來看,還沒有真正實現實用化。印度目前唯一具備水下發射彈道導彈的核潛艇是殲敵者號,這艘核潛艇因為故障目前正在維修,而且其至今沒有形成作戰能力,所以對於印度來說,他們還沒有具備真正的水下彈道導彈發射能力。
因此,為了實現海基彈道導彈發射能力,也為了在擁有水下發射技術之前,可以擁有一定的海基核力量,以達到最低限度威脅對手的目的,印度人無奈的選擇了在軍艦平台上發射彈道導彈,而且這一發射方式還不是義大利加里波第號那種井式發射,而是在軍艦艦尾布置了導彈支撐架來進行發射,這樣的發射笨拙而且目標明顯,對於海況與風力要求極高,軍艦稍有搖晃就會導致發射失敗,印度為了成功發射一枚海基彈道導彈,可真是費了苦心了。然而,這樣的發射秀,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如果還要自負的冠之以第一,那就更是令人詫異了。
作者簡介
作者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來源:亞太日報)
※亞太軍情觀察 | 內陸國家的「澡盆海軍」
※亞太軍情觀察:鍛造現代化空中利劍!我空軍蘇35戰鬥機形成作戰能力
TAG:亞太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