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五屆中德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 科技合作成中德務實合作引擎

第五屆中德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 科技合作成中德務實合作引擎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靳丹妮、席晶):2月27日-28日,中國科技部與德國聯邦教研部共同舉辦的第五屆中德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雙方政產學研各界的代表在會上回顧了中德科技創新合作40年歷程,共同展望和挖掘未來合作的前景和機遇。

1978年10月9日,雙方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關於科學技術合作協定,成為兩國建交後最早簽訂的政府間合作協定之一。40年來,雙方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框架,中德科技人員往來密切,科研合作平台廣、機制活,產業關聯日趨緊密,區域合作熱情高漲。中德科技合作開創了大國科技合作的先例,為兩國務實合作裝上了大功率「引擎」。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一直是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創新成為中德兩國磋商中的核心議題。中德兩國攜手推進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已經取得了許多豐碩的成果,科技合作逐漸的成為中德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中的重要領域和重要內涵。」

當前,中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堅定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改善環境與民生,中國科技創新將繼續堅持開放合作原則。對未來中德科技創新合作,萬鋼部長提出四點倡議:「一是以人為本,鞏固科技人員交流機制;二是拓展合作,促進兩國創新經濟發展;三是夯實基礎,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四是示範帶動,引領世界綠色可持續發展。」

德國聯邦教研部國務秘書許特高度讚賞中國過去幾十年在科技和經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眾多,德國政府希望未來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人口老齡化、生命科學、物聯網、輕量化製造和未來城市等方面加強與中國的進一步合作,「在各個領域不應當僅僅存在競爭,更重要的是合作、互信並共同承擔責任。過去幾年,中德在科研和創新方面的合作持續加強。我們的合作分為五個階段。我相信每從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伴隨的都是更高強度的合作和互信。這種合作為雙方的未來提供了無限的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公牛歷險記》萌物齊聚1.16開啟超前點映
中國27家抗戰類紀念館將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