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明朝之亡始於嘉靖?

為什麼說明朝之亡始於嘉靖?

公元1521年,荒唐貪玩的明武宗朱厚照崩逝了。他沒有留下任何子嗣,而唯一的親弟弟朱厚煒在幼年即夭折了。武宗臨崩時留下遺詔,讓自己最年長的堂弟朱厚熜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剛登上皇位的嘉靖皇帝,不久就爆發了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禮儀之爭。嘉靖元年四月,年僅十五歲的世宗(嘉靖)命群臣議定明武宗的謚號及生父的主祀和封號。以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武宗舊臣,覺得新皇帝應尊自己的伯父明孝宗為皇考,也就是嘉靖必須先承認自己是過繼給孝宗的,這樣才符合禮法。而在祭祀自己的親生父母時則自稱「侄皇帝」。

對「孝子」世宗而言,這些絕對是不可接受的,雙方產生僵持。為緩和局面,少年天子試圖優撫楊廷和,並向禮部尚書毛澄賄賂重金欲使他們改變主意,但兩人不為所動。

在三年爭論的過程中,嘉靖的皇權逐漸穩固。1524年,大臣們再一次聚集在左順門請願痛哭,企圖使世宗屈服。楊慎等人憾門大哭,聲震宮闕。朱厚熜聞之大怒,命錦衣衛逮捕為首的八人,並將五品以下官員當廷杖責。因廷杖而死者一十六人。經此事後,反對儀禮的官員終於不敢發聲了,為時三年的「大禮儀」之爭以嘉靖的勝利告終。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嘉靖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不肯受制於武宗朝的舊臣。然而,「大禮儀」之爭造成了明代自靖難之後最大的政治撕裂,期間伴隨著新舊政治勢力的較量。議禮派和反對議禮派勢如水火,甚至出現反對議禮派暗殺議禮派官員的事件,明代黨爭之風由此開始。

嘉靖皇帝聖旨

在議禮的過程中,擁護世宗的張璁等人與楊廷和等老臣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這既贏得了世宗的敬重,又加深了雙方的了解,使明世宗發現自己政權所要依靠的真正力量。作為沒有東宮舊僚的明世宗,在議禮中認識到取捨大臣的一個主要標準,那就是迎合自己主張的,這樣的人對自己才是忠心。

在擁護議禮的人中,多有「以片言而至顯貴」,甚至當上首輔和六卿者,這使得更多的朝廷官員看到迎奉皇帝而帶來的好處。

議禮之爭並不簡單的是「繼嗣」還是「繼統」的問題,更深層的是世宗與武宗朝老臣們之間權力鬥爭的問題。在成功鬥倒了楊廷和等人後,世宗的政權更加的穩固了。在楊廷和倒台後,世宗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來治理國家了。

初期的世宗倒也確實表現出勵精求治的一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嘉靖逐漸喪失了進取的精神,日漸腐化。不僅大興土木,還崇尚迷信,尤好長生不老之術。各路方士、道士投其所好,屢行詐騙之術。「壬寅宮亂」之後,世宗乾脆躲進深宮專心修鍊長生不老之術,以至於二十年不上朝堂,開啟明朝皇帝不上朝的先例。

而這二十年間,正是嘉靖朝最混亂的時期。其間,奸臣弄權誤國(明代最具破壞性的權臣嚴嵩就是在這個時期),土地兼并嚴重(豪強田地多者達十萬畝以上)。在邊疆,北方面臨著蒙古人的不斷侵擾,至嘉靖二十九年達到高峰。蒙古軍攻入京畿,明軍卻不敢迎擊,任蒙古軍大掠八天。這是自土木堡之變後,蒙古人第二次攻入京師附近。

嘉靖皇帝《出警圖》局部

而在南方沿海各省,倭寇海盜的侵襲騷擾也達到了高潮,雖然戚繼光等將領對倭寇海盜進行了打擊,但終究沒有將倭患剷除,直到明朝滅亡,倭寇一直是其邊患之一。面對這樣的局面,嘉靖不管不顧,依舊在深宮中修鍊,任憑朝中大臣的爭鬥和國事的混亂。

初期的嘉靖雖然積極進取,但中後期的頹廢卻埋下了明朝後期所有混亂的種子,後來雖有徐階張居正等人的力挽狂瀾,但也無濟於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迪比特的夢想 的精彩文章: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下的北京通州
遠去的國土:1899年的海參崴

TAG:迪比特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