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狄仁傑到底是真神探還是後人杜撰?

狄仁傑到底是真神探還是後人杜撰?

說到狄仁傑,首先大家就會想到前幾年的熱播劇《神探狄仁傑》,梁冠華、張子健、錢雁秋這三人也創下了鐵三角的稱號,收視一片長紅。也正因為這部電視劇,在大家心中狄公是一個膽大、機敏、睿智、善於推理並且還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胖老頭形象,但在真實歷史當中狄仁傑真的是神探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真正的狄公。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年少時,在并州都督府,狄仁傑以孝而著稱,很受時人尊重,稱「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後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他不畏權勢,舉賢任能,常與高宗據理力爭,最著名的就是權善才、范懷義誤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樹一案。狄公舉賢不避人。他曾兩薦張柬之,保薦契丹降將李楷固、駱務整,舉薦自己的兒子狄光嗣為尚書郎,舉薦當年想誅殺他的仇人霍獻可為御史中丞。狄仁傑曾說:「薦賢為國,非為私也」。也正是由於他的剛正不阿,時人稱讚他:「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狄仁傑做大理丞時,處理刑獄,公正果斷,效率極高。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處理了一萬七千人的案子,數目驚人,沒有一人上訴伸冤。都稱他斷案公正寬大。提到狄仁傑也不得不提中國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她也是一位唯才是舉、任用賢能的女政治家。天授二年,他重新啟用了狄仁傑任命他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為宰相)。

然而他的宰相之路也並不平坦,來俊臣誣告其謀反,使其差點死於獄中,這時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對待審訊他認罪伏法,因此才逃脫了酷吏的刑罰,不至於斃命,暗下他寫了一幅冤狀,塞到棉衣里,把棉衣請獄吏送到家中,直到武則天醒悟才得以釋放。通天元年,狄仁傑平息了契丹叛亂,第二年,又一次恢復了宰相之職。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縱觀其一生,不畏權勢、廣施德政,深得民心。雖名聲顯赫,但也困難重重。也正是由於他流傳千古的美名,才使得當今把他奉為神靈,賦予了神探的稱號。電視劇故事是結合歷史虛構的,但看電視我們不能只一味地要求歷史的真實性,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怎樣去正確的對待這個複雜的社會,散播出你自身的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狄仁傑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這麼難搞,狄仁傑為什麼還能混得這麼好?全靠這4招!
中國古代5大名偵探:寇準上榜狄仁傑僅第3,第一頭腦太發達!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