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童年經典依舊,變得是你

童年經典依舊,變得是你

撰文:紀如澤(媒體人)

新媒體編輯:餅乾醬

圖源網路

今年是《還珠格格》首播20周年,為了紀念,曾經將播這部電視劇作為寒暑假傳統的某衛視選擇再次重播這部經久不衰的「神劇」。

收視一度在同時段內沖頂。

即使衛視不重播,其實這些年,大家越來越愛重溫童年的經典劇。

隨便找了些童年偶像劇《粉紅女郎》、《紅蘋果樂園》、《流星花園》,滿彈幕都是最近來重溫經典並且打卡留念的

說句老實話,我在幾個月前,也完整重溫了一遍《粉紅女郎》,作為一個童年不看電視劇的人,這部劇是我小時候看過的僅有的幾部電視劇之一。

其實,在被大家重溫的經典劇行列里,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以瓊瑤劇為代表的言情劇;以《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系列、《天國的嫁衣》、《十八歲的天空》、《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為代表的偶像劇……

很多人都曾發出過「以前的劇真好看」、「可以重溫無數遍」、「比現在的劇好太多」之類的評論。不可否認,以前的很多劇在兒時帶給大家的觸動是很深的。

如果說現在有一些粗製濫造的劇,無論劇情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很差勁,那確實老劇值得回味。但其實現在也有不少製作比較精良的劇,為什麼我們還要一遍遍回頭去看老劇,並且覺得童年「神」劇就是好呢?

「單均昊跟我交往過,八個字八百萬」這句話也是無數人心中偶像劇台詞里的經典

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懷舊和寬容】。

兒時樂趣不多,網路並未普及,無數人是伴隨著一部部熱播的電視劇長大。也像前面所說,幾乎每部劇都有台詞深深的印在我們腦子裡,回看兒時的經典劇,也是懷念過去的自己。

但你要說過去的劇一定比現在的好,我並不同意。當然,有些劇確實有演技、劇情等等方面的優點,但並不表示童年「神」劇是完美的。

有些因環境受限的道具服裝、有些雷人的台詞、有些非常刻板的人物形象,我們吐吐槽也就一笑了之,因為寬容。現在條件這麼好,即使是同樣的失誤,大家現在的要求已越來越高,當然是不滿意的。再想到十幾年前,能拍出那樣的劇,已經不錯了。

寬容、又有童年濾鏡在,重溫經典沒毛病,畢竟我也才重溫過。但是,我重溫《粉紅女郎》時,卻遭遇了這次《還珠格格》重播時遭遇的事情。

小時候覺得這部劇是純喜劇,現在看很多地方的劇情會被感動到;小時候覺得結婚狂這個角色真有趣,現在看覺得太瑪麗蘇、太不仗義卻又悲喜相交;小時候覺得萬人迷這個角色搔首弄姿、特別物質、愛發脾氣,現在卻是get到了她所有的美和善良…

而《還珠格格》系列同樣如此。

小燕子的天真爛漫不過是倚靠豪門下的任性妄為,紫薇與爾康的曠世絕戀則肉麻矯情得不忍直視,而萬年好人的令妃仔細看竟是不折不扣的心機女,從天山腳下痴情纏綿到大清皇宮的蒙丹更是細思恐極的自私狂……

反倒是晴兒,曾經被忽略的配角,如今看來是如此善解人意、懂事大氣。

不過短短二十年,似乎一切都顯得陌生而愚蠢。

是以前的觀眾三觀清奇,過去的我們不可理喻嗎?

如果記憶力不算太差的話,應該能回憶起,曾幾何時,確實有不少人深深認同「愛情高於一切」這樣的戀愛觀。

也正因如此,《還珠格格》《一簾幽夢》這樣的瓊瑤式言情劇才能反覆重播,成為經久不衰地時代熒幕記憶,化作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一簾幽夢》里讓人難忘的台詞

這些劇集熱播於上世紀90年代間,那是經濟改革、市場化浪潮下突飛猛進的時刻,是集體主義理念大規模的潰散而個人價值亟待彰顯的時刻,是物質開始豐盛但物慾還不曾成為主導一切的年代。

那是中國現實社會轉彎的節點,也是中國人內心世界泛起漣漪的鐘點。正是在這樣的時刻,和懷四大天王的流行歌曲、燙大波浪的髮型和穿大喇叭牛仔褲一樣,發端於港台的偶像言情劇集,伴隨著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和浪漫主義愛情觀成為時之風尚。

在隨後的許多年裡,像《還珠格格》《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這樣的劇集依然能獲得可觀的收視率。直至2009年,還曾出現六家衛視一起重播《新白娘子傳奇》的「盛況」。2014年,六小齡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西遊記》已被重播3000多次。

如果從技術角度來說,當時已經有太多超越前作的影視作品出現了,但「神劇」經久不衰的秘密在於所謂懷舊的背後是曾經打動過人心的社會價值觀。

可「愛情高於一切」的觀念被職場生存概念瓦解。

前文提到瓊瑤的經典言情作品《一簾幽夢》中那句廣為人知的台詞(費雲帆對綠萍說:「你只不過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整個愛情。」)或許今天的年輕觀眾們很難想像,如今這句已是「渣男語錄」的台詞,曾經真真切切地打動過許多人。

與之類似的,有太多在舊日影視作品中,由主人公深情款款一本正經說出的愛情宣言,在今天都成為了社交媒體的段子,而與之相伴相生的誇張的台式言情偶像劇演繹風格,則成了表情包的主要來源之一。

不用改詞,直接截圖,就是一張表情包

仔細甄別不難發現,今天的「細思恐極」的反轉式童年回憶,一大來源是彰顯時代愛情觀的言情劇。

在往日的作品裡,愛情本身成為整個劇集的核心元素,男女主角一波多折的感情戲作為故事主線,瓊瑤筆下的痴男怨女們似乎從來不用為生活發愁,人生最大的困擾主要是「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一旦這個核心矛盾解決了,就能獲得大團圓結局。

在這些愛情至上的童話里,真愛可以超越一切,世俗意義上的階級門第、資源能力自然不是問題,甚至道德倫理必要時也是純粹愛情的犧牲品。

這並不可笑,而恰是一個特殊時刻的時代精神表徵。為愛情賦權的《還珠格格》背後是剛剛步入市場經濟大潮的普通中國人,對個體自由與幸福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嚮往與追求。

兒時的我,最愛看的也是他們逃離皇宮在外流浪,只為追尋自由和幸福的橋段。

但事情很快起了變化。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市場經濟轉型逐步完善成熟,城鄉之間日益剝離,實用主義邏輯成為新一代叢林法則。

在城市裡謀生亦謀愛的新一代職業白領群體逐漸豐滿起來,而作為言情劇觀眾主體的女性人群更是在這二十年間大規模步入職場。當《杜拉拉升職記》風靡全國的時候,我們才驀然發現,中國職業女性群體的數量正在不斷壯大,而她們對於事業的野心與能力並不亞於同時代男性,與此同時,這個國家裡的愛情婚戀觀也已劇變。

《杜拉拉升職記》

於是今天看到的言情劇大都只能嫁接進職場、家庭、宮斗這樣的類別里。

我們需要在《甄嬛傳》里體會追求愛情的女性必先懂得生存,在《步步驚心》里頓悟即便瑪麗蘇的愛情也更適合生長在權力的巔峰,在《我的前半生》里感喟愛情之外女性獨立的意義……

而純粹的愛情偶像劇只能前移到校園,催生出來言情劇的另一個衍生子類——校園劇,也只有校園的厚實圍牆能夠讓愛情暫時不需要「及物」。

《甄嬛傳》里,竟是最後皇帝死時這一段,最讓我感觸

相較於婚戀觀,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影響更大。長大的我們,以前純真、一腔熱血,現在卻越來越關注現實。

不難發現近十年間,反映當代生活價值觀的現實主義作品也已有了肉眼可見的區別。

趙寶剛執導的《奮鬥》曾經激勵了不少年輕人追求自己的青春與生活。一群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懷揣烏托邦之夢住在廢棄工廠廠房裡,心心念念各自的理想並堅信通過奮鬥可以獲得成功,以恣意揮灑自己青春的方式傳遞著正能量。

但別忘了《奮鬥》是2007 年的作品,一年之後,金融危機在全球化浪潮下蔓延至全球,關於新世紀的意氣風發一時間飽受挫折。

《奮鬥》

年輕人也無法像往日一樣恣意《奮鬥》了,我們不能再學著佟大為飾演的陸濤,將POLO衫的領子高高豎起,睥睨世界。也不再艷羨向南和楊曉芸奮不顧身折騰到底的青春與愛情。

我們必須開始考慮《蝸居》《裸婚時代》這樣的現實主義命題,然後像樊勝美、關雎爾或者邱瑩瑩一樣,在都市裡小心翼翼地探索自己不甚明朗的未來。

在環球同此涼熱的社會背景之下,我們從《奮鬥》走到了《歡樂頌》。

電視熒屏內外的青年一代都無法也不敢再任性。在城市裡生存的泛中產一代的焦慮被擺上檯面,細細地被剖開演繹。

終於,消費主義席捲一切的當下,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開始調侃「你冷漠你無情無理取鬧」的瓊瑤式偶像劇,我們再也不相信純粹愛情的童話了。

開始認同都市女性代言人亦舒生髮出的獨立而冷漠的宣言:「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觀眾完全可以否定過去的理念、想法、價值標準,這無可厚非,人與時代都是在不斷地反思和自我否定中走向未來。

如果只把影視作品作為消遣娛樂的產品,無論如何也無法想明白為什麼二十年前的觀眾會如此痴迷矯情肉麻的偶像劇。

但別忘了,觀眾喜歡的作品恰恰是受眾價值觀的折射鏡,所以兒時的我們喜歡這些劇,現在仍然會去回憶重溫它們,卻又在某些回憶時刻,發現顛覆性的「事實」。

令妃還是那個令妃,但觀眾是不斷成長的。一個人物的好壞褒貶,也在時代的流轉中發生了逆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葉寧:2019年將是華誼的超級大年
重新愛上ta的那一刻,我們用雪雕幫你留住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