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報紙一杯茶
一張報紙一杯茶,是坊間最常用來調侃形容某些機關單位人浮於事、或者不作為懶作為現象的俗語。
小時候,有位遠房親戚,長相玉樹臨風,大學畢業後也在一個大城市的大機關裡面「食公家飯」。每年幾乎都會聽到有鄉里鄉親,不遠千里前去城裡找他求助幫忙解決一些問題什麼的。這些鄉里人進城回來,偶然有幾次聽到他們聊天談說到那位遠房親戚,在城裡上班每天也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清閑舒服得讓人又是羨慕又是驚嘆。
到後來,長大也進了機關,慢慢才發現,漸漸才感悟,在機關裡面呆,確實少不了「一張報紙一杯茶」,而機關裡面的文章,好多就蘊含在這「一張報紙一杯茶」裡面。「一張報紙一杯茶」裡面的機關,其實有的。
先說說這一張報紙,迄今為止,還是「食公家飯」上班族辦公室的必備之物。可以這樣說,每天上班(讀讀)一張報紙,也是「食公家飯」上班族的必不可少之事。問題在於,這張報紙,要怎樣看?看報紙,要看的是熱鬧,還是門道?
機關工作多年,也曾聽不少辦公室爬格子的同行訴說過這樣的困惑,日常起草機關文稿材料,領導總是要求緊跟、緊跟再緊跟,既要貼近中心工作,又要貼近領導思路。可是,他們爬格子的,既沒有資格參加單位領導研究決策的班子會議,也沒有可能閱看上級的重要政策文件,哪兒有本事成為領導肚子里的「蛔蟲」?
當時,與爬格子同行探討過這樣又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報紙。隨便拿張報紙翻一翻,從省城到州府(前些年甚至於縣衙也有報紙的),哪一級的機關報紙,哪一天報紙的頭版內容,會沒有當地領導開會講話、視察指示等等消息的?看報紙,能夠及時了解上級精神,可以迅速貼近領導思路。實際上,上級的最新戰略部署,領導的最新決策思路,報紙天天都在報道,都在第一時間搶先報導,有幾個要點,哪幾個重點,報紙新聞也給你歸納提煉好了。作為機關單位爬格子的,只要讀報,天天讀報,天天好好讀讀一二版的報紙,若是能將自身業務工作有關的新政策新精神收集起來則更好,方便拿來為已所用;長此以往,不知不覺之中也能成為領導肚子里的一粒「蛔蟲」,起碼可以保證在工作努力方向上,可以少做無用功,更加不會背道而馳。
比如,十多年前有條村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引發劇烈的矛盾衝突。事發當晚,主管領導要求立馬起草一份講話稿,用於第二天的現場處置工作會議。接到任務時已是晚上八九點鐘,那時手頭上有的素材極為有限,幸好抽屜里有收集的前不久報紙上關於依法治國的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找來一看,報紙裡面有關合法訴求要通過合法途徑來反映來維權等等的論述,逐一說中了這起矛盾衝突的原因分析與對策建議,隨即梳理幾點拿來用之,對號入座,現買現賣,最後形成的講話材料的,既是對矛盾問題原因的剖析,又是對依法治國精神的再學習再部署。原擬要熬通宵的,大半夜就搞掂了。翌日領導發言,也基本照用講話稿內容。
都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實,正如洋為中用,一個「抄」字,能夠「抄」出水平,能夠「抄」出亮點,「抄」的都是功底。僅此一例,足以說明要「抄」出水平,看報紙亦是關鍵。機關外的看報紙,可能大多是娛樂是消遣;機關內的看報紙,看的大多是工作是門道。何況在機關裡面,一般工作人員,文件不一定都能看到,報紙卻是天天都可讀的,還是永久免費的。
還記得,當年仍在機關爬格子,看報紙讀到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英文簡稱CEPA)的消息,之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凡是撰寫所在城市與香港經貿往來的事項,都先給它戴上CEPA這頂帽子,綜合材料都成為貫徹落實CEPA的工作措施與成效,每次報送的材料,上級部門和領導亦很快就有了批示或採用通報。
近些年也讀到這樣的新聞,有知名人士透露其炒股成功秘訣,每天,一定要讀《人民日報》,一定要看央視的《新聞聯播》。可見,事關工作效率與成效,看報紙,早已經不僅僅是機關人的分內事了。
還有這一杯茶。
一杯清茶迎新歲。冬去春來,呆在機關裡面,或者忙碌或者閑暇,能夠每天都不忘給自己斟上一杯熱茶,靜靜的看張報紙,想必也是知足常樂的一種清歡。
寒夜客來茶當酒。呆在機關裡面,春夏秋冬,你來我往,也少不了這一杯茶,你給他斟的,他給你倒的……這一杯茶,有的是IQ,更多的是EQ?!
常說,機關工作人員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都是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曾經輾轉從山村到城市,從州府到鄉鎮,不管到哪兒,不管在哪兒,這一杯茶,都未有忘記那一句古訓:
莫怪人走茶涼,但求人來茶熱。
※臨滄為何能稱為天下茶尊?
※情景再現宋代文人聚會,米芾寫詞書法且喝茶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