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轟20服役前的終極攔路虎:發動機的「心臟病」困局如何破

轟20服役前的終極攔路虎:發動機的「心臟病」困局如何破

作者:瀚海狼山

聲明:瀚海狼山授權發布,未經作者許可請勿轉載

截止2018年2月底,中國新一代的空天主戰神器——「20系列」中的殲20、運20、甚至直20,都已經露面,有些甚至已經公開服役成軍,網路圖片滿天飛。但唯獨轟20,至今未露廬山真面目。有西方學者認為,轟20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中國方面的戰略忽悠。甚至國內有一部分人也是這麼認為的。若西方軍界真的都這麼想的,那麼我們的戰略忽悠就成功了。

其實,中國空軍已經把這個項目說得很明白了。2016年9月,馬曉天將軍在長春的航空開放活動上,面對媒體披露:中國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這個表態再清楚不過,說明轟20是確確實實正在研發的戰略裝備。

轟20至今沒有露面,戰略保密自然是首要因素。但筆者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轟20的研發,曾經遇到了「終極攔路虎」。大大阻礙了轟20的整體研發和生產進度,而這個攔路虎,目前已經為我們部分解決。

轟20的研發,對中國航空工業的挑戰極大。

首先是設計方案的選擇。是選擇類似B1B的超音速突防方案,還是選擇B2的飛翼造型全隱身方案?目前看來,最終類似B2的方案是肯定的。因為在空中武器全隱身的時代,再研發非隱身的大型轟炸機,已經沒有意義。

其次是重型轟炸機的機體結構強度設計。B2的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70噸,翼展達52.4米,幾乎就是一架隱形的波音747,而中國現役的轟-6K,只是中型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72噸。一步到位的增加100多噸,確實有風險。但我們已經有製造220噸起飛重量的運20的成功經驗,現在研發170噸級別的大飛機,從機體結構強度設計上,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

第三,是大型隱身飛機的隱身造型、隱身蒙皮和吸波材料的水平。這方面問題也不大,B2的整體外形可以拿來就用(美國人收不到B2外形的專利費),而且還有更多更新的優化方案;隱身蒙皮和吸波材料,中美在技術水平上基本並駕齊驅,領先全世界。殲20和殲31的隱身材料,比F22A的氧化鐵塗層隱身技術領先一代,和F35的薄膜整體隱身蒙皮基本同代。因此隱身也不是問題。

第四,就是飛翼造型飛機的靜態高度不穩定控制率問題。在國產飛翼造型隱身大型無人機已經首飛好幾年的情況下,證明此問題也已經被徹底解決。

以上「攔路虎」都已經被突破,那麼轟20的終極攔路虎,到底是什麼?

很簡單,還是幾十年的頑固「心臟病」——轟20的發動機問題最大。如何讓發動機和轟20的體量、航程和載彈量匹配,也是大問題。奇詭的是,國內探討轟20的文章,卻很少提及這方面,但卻是轟20研發生產過程中,繞不過的最大障礙。

還是以B2為例。B-2A在中央機身兩側的發動機艙內,安裝了4台GE公司的F-118非加力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8,618千克,發動機重量為1452千克,推重比5.9。

F118發動機,其實就是在F110(用於F14、F15、F16等美國主力戰機)渦扇發動機的非加力版,增加了風扇壓比和空氣流量。美國人依靠一向強大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專門為21架B2研發的一種特殊的「小眾」發動機。4台F118相加,最大推力可以達到34.5噸,在B2滿載170噸時,仍然可以到達20%的最小推重比,讓B2安全飛行。

但是,當今我國卻沒有那麼一款合適的發動機,可以立即拿來配備到轟20上。這個問題,從幾年前,在國產飛翼隱形無人機首飛之時,採用俄羅斯RD33發動機,其後燃器和尾噴管,非常尷尬的露在外面,就可見一斑。

全隱身轟炸機,無論有人還是無人駕駛,目前都採用發動機完全埋藏在機體內的設計,結合S化的進氣道和尾噴管,既有利於雷達波隱身,又有利於紅外隱身。因此這類發動機都沒有後燃器和尾噴管。

RD33往往被網友戲稱為「空中柴油機」,飛行時在空中「噴黑煙」是這種發動機的「特徵」,連起碼的白晝視覺隱身都達不到,談何全面隱身?因此即使勉強用在國產飛翼無人機上完成首飛,但今後必須進行重新設計,否則完全不達標。

國產飛翼隱身無人機的尷尬,同樣是轟20研發早期的尷尬。

中國現役的轟炸機,只有老轟六系列和新轟六K。老轟六使用渦噴-8發動機,最大推力在9.5噸,每台重量卻高達驚人的3.23噸。新轟六K採用引進俄羅斯的2台D-30KP-2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11噸,每台發動機自重仍然有2.3噸。這個重量比B2採用的F118發動機的1.45噸的自重,實在是大太多,而且長度和體積也大很多。F118的推重比可以達到5.9,而D-30KP-2的推重比只有4.7,油耗也高,兩者基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在轟20研發的早期,可能有兩個變通方案,前提是繼續用D-30KP-2(國產即渦扇18),採取和轟六K和運20首飛相同的發動機。

方案1:縮小轟20的體量,最大起飛重量不到100噸,體量比B2小的多。但這樣一來,航程和載彈量也只能向轟六K看齊了,最大航程只有7500公里左右,比B2動輒1.2萬到1.8萬公里的航程小太多,談不上是戰略轟炸機。只能威懾周邊國家,根本炸不到美國本土,研發的意義大大折扣。而且這個方案,最大起飛重量控制在100噸以下,以兩台D-30KP-2的最大推力只有22噸計算,該方案的推重比仍然嚴重不足,甚至比轟六K的推重比還小。推重比不足,加上飛翼氣動的複雜性,基本的飛行安全都沒有保障。所以這個方案不行。

方案2:採用4台D-30KP-2發動機,但這樣一來,轟20僅4台發動機的自重,就高達接近10噸,比B2採用4台F118,總重只有5.8噸,幾乎大了一倍。而且油耗也大。

這樣的轟20,就必須進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循環。導致轟20的空重、載油量和最大起飛重量,都必須全面放大。甚至有人認為,轟20的體積和最大起飛重量,甚至比B2還要大20%。最大起飛重量高達200噸以上。這個說法,筆者感覺有點誇張。

由於在發動機問題上,我們目前沒得選,轟20的首飛和早期批次,很可能也要和B2一樣大,最大起飛重量不會低於150噸,否則無法在發動機指標較低的情況下,航程和載彈量全面達到洲際戰略轟炸機的最低標準。

那麼轟20的體量放大,是否會讓他的隱身指標全面惡化呢?這個倒是不用擔心。

隱身飛機的反射指標,並不和體積重量成正比,只與其外形和隱身材料有關。170噸的龐大B2,綜合隱身指標比體積小的多的F117還優秀,不亞於作為戰鬥機的F22A的隱身性能。因此放大後的轟20的隱身性能,同樣可以放心。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轟20很可能仍然採用4台D-30KP-2完成首飛,而後在未來更換基於渦扇10A或者渦扇15,去掉後燃器後,研發的全新轟20專用渦扇發動機。這個技術路線,和B2採用F118相同。以目前的進度,採用全新的國產軍用推力渦扇,時間上似乎來不及。

這種局面,和殲20目前的狀態也是類似的——先用替代發動機,形成A狀態的戰鬥力,然後再用5到7年的時間,在目標發動機成熟後,全面換髮,形成巔峰戰鬥力的B狀態。

在一定意義上,發動機不強,也不完全是壞事,殲20和轟20項目,都在用其他方面的更強指標,來彌補發動機的短板。一旦發動機成熟,達到全狀態,將無敵於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新春再傳好消息,國產航母核動力研發暗度陳倉
功臣逼婚槍殺女友,讓其抗日戴罪立功?倆例戰將殺人案對比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