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趙括是紙上談兵,但長平之戰的失敗卻不全是他的過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所學都僅僅浮於表面,而沒有經過實踐的我們總會將他們當做已經吸收的知識,在真正的經驗面前,很多談論的事情都不能作數。
趙括,這個用四十萬的大軍,趙國的命運,自己的生命,來給我們做了個紙上談兵的教訓的人。他到底是怎麼輸掉了那場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呢?
趙括的父親趙奢是一位曾經以少勝多的優秀將領,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自然的,年幼的趙括熟讀兵書,談起兵法也是頭頭是道。對於各種戰役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又有著父親的輝煌過去,很多人都認為他也會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只有他的父親了解他,對他做出了紙上談兵的評價。
在長平之戰的最後一年,略處弱勢的趙國已經開始浮躁,對於廉頗固守的方式頗有微詞,當時藺相如已經過世,廉頗的年齡也很大了,趙國的國君一時間聽信讒言和挑撥,將廉頗換成了趙括。
當時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秦國兵力遠遠強於趙國,身為「人屠」的秦將白起也是一位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優秀將領。在這種時候,廉頗選擇守而不是攻是很合理的。但趙國本身國力較弱,長期拖延也不是辦法,所以三年下來,趙國肯定是先要撐不住,人心惶惶,上下都開始浮躁不安。
一個小小的離間計打破了這個僵局,年輕的趙括被換上陣去,一方面是第一次擔任將領的驕傲讓他立功的心思很強,一方面是沒有對地勢,當前形勢判斷的準確,趙括一擔任將領,便主動出擊,而聰明的白起,也趁機派出小部隊佯裝失敗,誘敵深入,趙括看到敵軍敗走,士氣大增,立馬下令分兵出擊。
本來兵力就少於秦國,又中了圈套的趙軍,被困了整整四十天,投降後二十多萬人還被白起全部活埋。長平之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但長平之戰的失敗,很明顯,在很多情況和分析下,都是必然的,再固守下去,國力較弱的趙國也支撐不住,狡猾的白起也很有耐心的一直拖延。不過總而言之,如果多一份經驗,或許趙括的失敗,也不會如此狼狽。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