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喉嚨痛」談中醫辨證的誤區

以「喉嚨痛」談中醫辨證的誤區

曾淯菁:這兩天努力調時差,還要抵抗突然的喉嚨痛和輕微鼻塞,所幸我是乖學生,紫林老師在書上寫:「胃的狀況是否穩定,強健,決定了感冒變好或變壞的走向,因為《傷寒雜病論》中說:『亡津液,胃中乾燥,疾病才會由太陽轉向陽明……』意思是胃沒顧好,疾病會由表而內,更形嚴重……」

我回來第一晚就喝粥,這兩天米漿粥不斷,再加喝炙乾草薑茶(目的也是讓胃部穩定),今早起床喉嚨好很多了,時差也調整的差不多了,意外還發現回台灣吃喝一個月,沒胖還瘦了半公斤,表示我吃飯喝粥,完全不發胖吔!

看到老爸的新年新禮物,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真的年輕二十歲吔!哈!老爸你要幹麼呀?!

祝各位除夕愉快,新年吉祥如意!

辨證有很多誤區,有些過於簡化的結論廣為流傳,但是卻很難提出確實的「古經方中醫」的論點來說明,也找不到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條文敘述,因此,絕大多數人的中醫,都很難學習到位。

「喉嚨痛」就是一例。

許多中醫自學者,包含兩岸三地五大洲之中,許多名氣頗大的中醫講師或者有牌中醫們,都會說這叫「直中少陰」,甚至自己歸結出這個人是「少陰體質」,以下又各自發展出數千萬字以上的申論。

大家如果網路上搜索一下就知道,非常壯觀。

首先,這個「直中」的描述就很有問題:一個人若沒有三陽、沒有胃氣、沒有太陰,只是因為里虛,一生病就引發所謂的「直中少陰」,這個人還具備活下去的基本功能循行系統嗎?與基本的陰陽五行、三陰三陽六氣的結構沒有抵觸嗎?

如果你的談論不符合這個基本定義的描述,你談的還是「中醫」嗎?

往前查找,這樣的論述大概從明代開始流行!若是我們查找《桂本》所述,可以見到的是:

「……若兩感於寒者,一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脈時浮時沉,時數時細,大青龍湯加附子湯主之。……」(3.25)

——文中並未提及「喉嚨痛」,也沒有提到「直中」,而是說這叫「俱病」。也就是說:太陽病還在,但同時少陰也受病。理由在於「入腑及臟,為傳經變病」(3.24)。這也說明了:「六經傳變」,這必得要是六「經」才成。

「……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8.27)

——文中說明,只看脈象是不對的!

整體來說,有汗就不可以定義為陰病。喉嚨痛又有發熱、出汗,這絕對不可能是陰病。許多人不望、不問,一出手只要把脈,把了脈不到半分鐘就開始說三道四,這肯定在辨證上要出大問題。

事實上,我看到的是:許多人喝了「太極米漿粥」、「炙草薑茶」之後,通過養「胃氣」、護「陽氣」,出了微汗,手腳暖了,喉嚨就不痛了。連藥方的治療都談不上,甚至還弄不清這究竟是不是感冒的時候,人就已經沒事了。

若是用藥方,只要原方之中含有一味藥材,不必加減,通常也是覆碗即愈,順道就能處理乾淨,完全不必額外考慮,所以《桂本》也不見在太陽病中特別列出此證。

因為喉嚨痛這根本就是太陽病常見的狀況之一,萬萬扯不上「直中少陰」,更用不上桔梗那麼銳利的藥材。

辨證論治的功力,這個無需我再多做比較,我們只談怎麼養生。因為「養生是高端的醫療」,平常把食物吃對了,作息調順了,你自然沒什麼看醫生、吃藥的機會。

身體如果因為一時的環境變化或是飲食狀況而受到影響,我們也知道怎麼用家常的手段來進行自我調適,「時氣不和,便當早言,尋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時治之,罕有不愈者」,是《桂本》教導我們的觀念。

從辨證的誤區廣為流傳,沒有受到為學必經的「審問、慎思、明辨」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晚近元代之後,七百多年來,醫林改錯,越改越錯,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許多醫生一輩子醫了很多人,很多人被醫好,很多人可能也被醫壞。但是,看這些醫生下筆寫理論,開口提筆,屢見出錯。這說明了:臨床再豐富,卻仍對醫理不明不白的,也大有人在。

我說過,許多醫生的臨床經驗恐怕都不在仲景之下,但是論其醫理,實在遠遠不達圓通之譜,更別說後代眾人看了論述,囫圇吞棗,只顧著跟大家一同點頭稱是,不敢評論,更沒有能力說出:自己究竟讀到了些什麼。

有牌照或者師承某某名家,更不是醫術的背書或保證班。我在初學的時候也看過一些醫案、名家的理論,但是放到《桂本》里來讀,就是不通!

往後花了很大的功夫,好不容易把這一類的錯誤觀念一一洗去,方才知道:「博學」如果錯了方向,一生迷惘,學海無涯,終難大成。

說到底,老實喝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才教人明白什麼是:在平時,在病時,我們一生都可以倚靠的終極之道。

編輯:張凱焱

校對:張 潔

審核:秦商夏

圖:紫林齋主

(部分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林齋 的精彩文章:

教育不能等,中醫文化進校園勢在必行

TAG:紫林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