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攝影師和保姆這兩個職業合二為一
一說到「保姆」和「攝影師」,就能想到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的朋友,可以說是真愛了。每一次讀薇薇安的生平看她的作品,館長內心都是有漣漪的,她平凡到幾近平庸的人生與她背後的光輝形成對比,讓人心生憐憫和尊敬。
故事開始於1926年的紐約,薇薇安出生。她在法國長大,長大後回到紐約,話裡帶法國口音。
薇薇安父母雙亡,她靠在中產階級家庭里做保姆為生,大半輩子在這些家庭之間遊走,業餘的時候拿著一台祿來相機出場。
出場地是美國城市的各大街頭,薇薇安是街頭攝影的老前輩。
她的作品黑白攝影居多,彩色的也有,成千上萬的底片,將上世紀中葉前後的美國收入其中,可稱當時「 美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高高在上的貴婦之姿,席地而坐的落魄乞丐,焦慮的,快樂的,哭泣悲憤的......
物質經濟飛馳下,人們精神狀態的真實顯露被薇薇安閑庭信步,似乎漫不經心的相機撿拾無遺。
她沒有什麼親人朋友,沒有結婚,更無子女,這樣一份「背景資料」,彷彿帶人回到生命之初宇宙之源的原始狀態,她是從海上漂來的還是外太空來的。
她每天就這樣在大街上「咔擦咔擦」,有時帶著被照顧的小孩,有時自己。在她大量留存的底片中,有不少「自拍照」:高高瘦瘦,利落短髮,帥氣的褲裝,手持祿來,酷酷的。
且還有一些薇薇安和小女孩的照片,通過這類景象,像是當時的薇薇安在與年輕時對比:如今的小女孩將來也會長成我這樣的年紀,生命自然更新,一切的變化中唯有更新似乎是不變的,或者這不變也是相對的,於這變化中參悟真諦。
就如薇薇安臨終前的錄音:「我們得為他人騰出地方來。就像個轉盤,你登場,你走到終點,而別人也有機會走到終點,如此反覆,另一撥人再登場。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以上關於薇薇安的信息來自於一位叫約翰.馬魯夫的年輕人,他在拍賣會上買到薇薇安用以典當的作品,然後他發現這些作品絕非泛泛之作,他在網上絲毫搜不到關於這位攝影師的信息,好東西當然要分享,於是他將薇薇安的作品分享在網上,引發眾人關注。不久他搜到了薇薇安去世的一則訃聞。
是薇薇安生前照顧的小孩發布的,約翰根據這些線索找到薇薇安從前的僱主家庭,向他們了解更多關於薇薇安的事,過去的熟人見此感到驚訝:她只是個保姆呀。
薇薇安生前買底片的老闆說,她雖態度平和,但總有距離感。她常看電影,在大街上遊盪,好像什麼都不怕地在芝加哥治安不太好的地區到處走,和無業游民說話,教他們去庇護所。
約翰發現的是一堆底片,因為薇薇安沒錢付房租將它們賣掉,感覺她好像知道這些東西會得到欣賞但大部分照片卻都沒被洗出來,她自己也沒看過。
有人覺得薇薇安的照片:張張都感人。
這種去世後作品被發掘引起轟動、震撼和追憶的場景,不時地發生著,像是時間沉澱後,這個世界間斷訴說的情話,撫慰失落失意、懷才不遇者的心靈。即便一生潦倒又如何,追尋心中的東西就是了,誰敢保證不會造出曹雪芹、梵高、薇薇安.梅耶的傳奇。
說真的,如果拿窮困潦倒,對這個世界不適應的一生換取他們帶給人的好以及後世的轟動,你還怕不怕呢,還是依舊對自己對一切抱有懷疑。而他們大概有了為其獻身的東西,精神上足夠豐富,便在所不計了,這也許就是所謂奇蹟的原因。
圖片來自本書,文字系米拍圖書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喜愛攝影畫冊的小夥伴可關注「米拍圖書」,定期推薦優秀好書。
TAG:米拍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