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重新認識粉絲
今天上下班路上聽《圓桌派》,這一期是關於粉絲和人設的。聽完我才知道我老了。
比如,鹿晗公布與關曉彤的戀情,被一些粉絲斥責「個人道德沒問題,但職業道德有問題」。聽來是不是覺得很可笑。在我看來,鹿晗是明星,但也是人,他有自己的自由,只要不違反法律、違背公序良俗、沒有向社會公眾傳遞負能量,談何職業道德有問題?
但聽完嘉賓們的聊天,我感覺我被他們的觀點說服了。
說道明星隱婚,第一個就想到了劉德華。對於華仔,我的評價是相當正面的,除了勤奮敬業,更重要的是智商和情商高。比如,九七香港回歸,劉德華唱了《中國人》,主演了電影《黑金》。尤其是在電影《黑金》中有這麼段台詞:
劉德華撩女主角,女主說我有女兒了。
劉:哦,是小貓還是小狗。
女主給他看了自己寵物小貓的照片。
劉德華說:「這麼說我有三個兒子」。然後拿出家中寵物狗的照片說「小李、小登、小輝」。
但對於劉德華隱婚多年這件事,至少之前我非常不認同,甚至不齒,很明顯有些理由站不住腳,畢竟諸如周潤發同樣是偶像+實力派。
所以,在這期《圓桌派》里聽到很多粉絲對鹿晗公布戀情這件事的評價——個人品格沒問題,職業道德有問題,我忍不住想說腦殘粉,甚至覺得這件事上鹿晗做得比劉德華爺們兒,雖然我僅僅只是聽說過鹿晗這個名字。
但聽完這期節目,我承認我被洗腦了。大體觀點如下:
如今的明星都在經營自己的人設,比如暖男、硬漢。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演了一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足夠深的印象。然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此類影視劇角色找他演,然後進一步強化觀眾的這種印象,甚至成為一種標籤。
進而,因為劇中人物的形象非常符合某些產品的定位,這些明星會邀請其做代言人。就這樣,原本是劇中的人設就被帶到了生活中。
這也是很多明星人設崩塌後(如文章、黃海波、白百何、李小璐、「監獄風雲劇組」等),廣告代言收入銳減的原因。
這個非常好理解,但粉絲呢?我之前的理解,他人設崩塌,你取關,或粉轉路人、粉轉黑就好了,何況人家僅僅只是公布戀情,何來缺乏「職業道德」之說。
嘉賓蔣方舟的一句話典型了我:這就是花錢和沒花錢的區別。
之前明星與粉絲,後者視前者為偶像,是會仰視的。如今,很多粉絲其實是在「消費明星」,或者說將追星視為一種消費,甚至有些粉絲會將偶像視為自己養的孩子、寵物。把追星看成一種消費行為,上面那句話就非常好理解了。
或者說,我花錢買票聽演唱會或看電影,後來發現明星假唱或演得很爛,自然惱火。而如今互聯網時代、商業化時代,明星在舞台上的人設已經擴大到生活中了。明星拿著「生活大舞台」的收入,自然要在生活大舞台而非作品小舞台上演好自己的人設,因為粉絲就是沖著你這個人設才肯花錢的。
這讓我想起前些天朋友圈關於陳道明是否「中年油膩男」話題,正反雙方各執一詞的文章都有。如果從「生活大舞台」的角度看,即便是對那句「你TM的沒看過跳舞啊」批評兩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曾經老藝術家們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卻沒掙幾個錢,比如《西遊記》劇組。如今的明星收入高到嚇人,你既然享受到了大「人設」帶來的紅利,自然要收到「大舞台」下觀眾的審視。
這期節目嘉賓蔣方舟舉得一個例子也讓我印象深刻:日本的AKB48這個組合的人設定位就是「陪宅男們共同成長的普通女孩兒」,自然是不能談戀愛的,要給宅男以希望,但她們那兒有個「畢業」的概念,畢業了,你就走出了這個「人設」的束縛,愛幹嘛幹嘛。而我們的明星沒有畢業的概念,最終的結果要麼是慢慢不紅了,沒人關注了就不存在什麼人設了,要麼就是最後演不下去人設崩塌了。
總之,雖然我不追星,甚至視很多粉絲行為為腦殘,但今天這期節目讓我學會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明星和粉絲經濟,追星也許不是追偶像而是消費明星。我花了電影票的錢,就會要求你把劇中的人設演好,你賣了「生活大舞台」的門票,你就應該把這個大「人設」演好。
說實話,這個角度和觀點還真有點意思。
TAG:思想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