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虎狼之師,呼風喚雨的吳三桂,為何鬥不過康熙?人品是關鍵
吳三桂其實是個很厲害的人物,要人脈有人脈,要兵權有兵權。當年他起兵,並非孤立無援,而是朝中許多舊部相應。他的軍隊也不是吃素的,短短時間便將許多個南方省份收入囊中。這個時候,他是完全具備與朝廷抗衡的能力,甚至說朝廷里沒有人能作為他的對手。但他的下場大家都知道,最終還是被康熙打敗了。
具體分析來看,他之所以失敗,和三個原因分不開。首先便是他過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最初他起兵,打的是「興明討胡」的稱號,也因此收集了也大片的民心。但是,1678年,已經78歲高領的他居然在衡州稱了皇帝,還把過好改成了「周」。這一下子,原本忠誠於明朝的遺老們都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當時他的個人力量,其實沒有達到能與天下抗衡的程度,而且能夠順利奪取大半天下,也在於民心順從。他在局勢還沒有真正穩定,便過早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將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而且他還給諸侯封地,這無異於進一步把自己的力量給削弱了。
另外,他的人品也註定了他打不過康熙。他親手鑄就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大禍,百姓對他怨聲載道。而在抓住南明永厲皇帝後,他又把人家給弄死了,徹底失去了南明遺老們的心,最終眾叛親離。
上述的這些表現,都顯露出他最大的弱點,那便是目光不長遠。他沒有一統天下的心,卻想要成為皇帝,他本人的能力和見識不足以支撐他走到這個位置,非要去做,便面臨了失敗。此外,他還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諸如在大好局勢之下,選擇了撤兵,給敵人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當然,個人認為,導致他失敗的不是失去了民心,也不是目光短淺,而是三藩內部的巨大矛盾。他起兵的時候,手裡兵力百萬,黨羽也很多,但人多註定了巨大的短板,容易產生矛盾。如果說他是那種善於解決矛盾的人,情況可能還好一點,可惜,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王輔臣、孫延齡為代表的人,一方面擁護他,另一方面又牆頭草,最終給他背後來了一招狠的。在最後局勢危難的時候,他們絕不會與他同患難。同心同德,未必會敗到如此地步,可惜嗎,大好局勢,被他生生玩成了爛牌。
※齊國富裕程度堪稱六國之首,為何還會被秦國滅?齊國是來搞笑的嗎
※誰說科學家比不過明星?錢學森回國時,拒絕美國的待遇難以想像
TAG:野文化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