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博物館,你就知道有多少生僻字不認識了
皖風徽韻,千年積澱。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共同孕育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標誌性文化設施,建築造型滄桑厚重,體現了「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築風格。
安徽博物院為仿蘇式建築,以大樓為主體的整個館區平面布局呈「中」字型。是合肥市上世紀五十年代興建的三大建築之一。
作為毛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一個省級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的新館,「安徽博物院」使用毛體字作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館更名為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新館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安徽文明史陳列》,4個特色專題陳列――《徽州古建築》、《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和《江淮擷珍》。
(安徽亳州蒙城縣)尉遲寺遺址中的紅燒土排房,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史前建築遺存。成為考古界公認的「中國原始第一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碧玉乾隆御題詩大盤。乾隆皇帝喜愛玉器超過歷代帝王。得到一件珍貴的玉器,乾隆總是題詩吟詠,僅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御制詩中有詠玉詩近八百首,體現了他對玉的喜愛。
徽派建築以黛瓦、粉壁、馬頭牆為特徵,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圖為從皖南整體搬遷而來的清代民居馮仁鏡宅。
徽州古建築館跳出了傳統的單純的文字加圖片介紹,真實的民宅,古建築的魅力,讓你親身體會到徽州人的精緻生活。
圖為清代鰲魚脊飾磚雕。高96厘米,科舉時代殿試發榜,狀元站在宮殿前石階上刻有鰲魚的地方迎榜,故稱高中狀元為獨佔鰲頭。
圖為製作宣紙的流程。安徽是宣紙、徽墨、宣筆、歙硯的故鄉,千百年來的發展使「安徽文房四寶」已成為一種藝術品,其文化內涵和時代特徵深刻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
鑄客大鼎,戰國楚大鼎,國家一級甲等文物(國寶),安徽博物院第一號鎮館之寶,1933年出土於安徽省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1958年毛主席親自到安徽博物院看過該大鼎,並風趣的說道:這個大鼎,可以煮一頭牛啊。
圖為鼓座,是打擊樂器鼓的底座。造型奇特,氣勢雄渾。古人果然豪氣,鼓座都做的這麼精緻大氣,不得不佩服。
夏商周時期出現很多禮器,各朝代的禮器不僅造型不一樣,連名稱都不一樣。圖為禮器的名稱,這些字你認識幾個?突然感覺自己是假讀書了,以後要多來博物館,至少可以學習認識很多不認識的生僻字。
圖為春秋時期五柱器和單柱器,分別於1959年和1965年出土於安徽黃山屯溪區。像不像現在的路由器?!難道古人也用路由器上網嗎?哈哈哈。專家推測這兩件國寶可能是用於演奏,是一件樂器。
圖為戰國時期鄂君啟金節,楚國版陸路免稅通行證。金節規定一次只能通行50輛車,一年內往返,禁止運輸青銅、皮革等軍需物資。從鄂出發,經陸路最終到達郢(楚國都城)。見到金節就免稅,不見金節就徵稅。
圖為戰國時期鄂君啟舟節,楚國版水路免稅通行證。金節規定一次只能通行150艘船,一年內往返,從鄂出發,經水路最終到達郢。見到金節就免稅,不見金節就徵稅。
文化中的精髓歷經千秋萬載並延續至今,同時成為獨樹一幟的精神,才稱得上經典,徽州文化就是有這種經典。
安徽博物院濃縮了千年積澱的歷史精華,釋放傳統文化魅力。你可以感受到古風徽韻的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底蘊。只要靜心感受,就能體味到唯有博物館才能帶來的深深喜悅。
TAG:壹零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