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位得來不易,兒子卻一帆風順?一幅畫揭露雍正的良苦用心
原標題:雍正皇位得來不易,兒子卻一帆風順?一幅畫揭露雍正的良苦用心
中國歷史上每每經歷一次朝代更迭,就會夾雜著明槍暗箭、血雨腥風。歷朝歷代的皇位之爭也如同家常便飯,常常為了獨攬大權、江山美人,不顧兄弟情誼打的頭破血流。雖然皇位之爭的故事不絕於耳,但仍然有例外可以順利繼位的,那就是天生命好別人羨慕不來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繼位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皇位到手擒來。想想他爹雍正當年在坐擁江山前受到了多少磨難與質疑,「雍正繼位」也始終是清朝遺留下來的一個宮闈隱秘。為了不讓子孫後代重蹈覆轍,雍正皇帝即位後不久,便開始考慮立儲的問題。
這幅《平安春信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中翠竹新綠,紅梅初綻,一片的春意盎然。與這美景呼應的便是位於畫面正中間的兩人。他們一老一少,手中共握一直梅花,他們是誰?又是在幹嘛呢?
原來,這就是年少的乾隆皇帝弘曆,與自己的父親雍正。這幅畫似乎就是描述了雍正與兒子在在初春之時共同賞梅,享受美景,享受天倫之樂的場景。但皇家的故事,怎麼可能如此單薄?這背後其實還有這更深層的含義——立儲之事。
雍正知道,如果要公開立儲,就會引得眾皇子在宮廷內外的明爭暗鬥,雍正考慮再三,決定秘密立儲,向外宣稱太子人選已定,但並沒有說出太子是誰。隨後雍正又將太子繼位書親手寫好,派人放置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下,另外,還有一份同樣內容的繼位書由雍正貼身攜帶。等到雍正死後,兩份繼位書同時打開,內容相同,則太子才能繼位。
而這幅著名的《平安春信圖》,其實早已公開了皇位繼承不能說的秘密。
畫中,年輕的兒子弘曆正在聆聽父皇雍正的教誨,一副虛心聽教的表情。從兩人共執一枝梅花的姿態來看,似乎暗示著皇權的交替;而畫中隱約可見的青銅鼎,象徵雍正已定弘曆接班如千鼎定音。
相傳,乾隆一直到古稀之年,才看到這幅《平安春信圖》,也是感慨萬千。
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82年的一天,已經72歲乾隆正在欣賞《平安春信圖》,畫中,父子倆執手相握,乾隆一時感慨萬千。回想他在位幾十年,繼康熙、雍正之後,又開創了乾隆盛世,乾隆覺得自己兢兢業業,沒有辜負父皇的厚望,可以告慰祖父的在天之靈。於是,他就開啟了彈幕模式,提筆在畫上寫下詩文,並加蓋了「古稀天子」的印章。
在乾隆80多歲時,已經退位,成為太上皇,每次閑來無事的時候多次拿出《平安春信圖》看了又看,回憶當初自己的輝煌功業,當然還不忘再次先後蓋上「太上皇帝之寶」、「八徵耄念之寶」兩方印章。
《平安春信圖》由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繪製。在藝術風格上,畫作呈現中西合璧的特點。整幅畫的用色,採用西方油畫的畫法,以藍色為背景,被譽為是超現實主義風格;而畫中人物的風格與筆觸,又清遠得一如中國的水墨畫,清新淡雅。
畫作構思新奇。畫中的兩個人物均著漢裝,富有生活氣息。畫中的人物姿態各異,一高一低,共持一枝梅花。二人背後襯以茁壯的翠竹,近處伴以湖石和星星點點的梅花,景色極為清幽。
歡迎聯繫轉載、投稿
轉載請標明出處
※最早的餐桌轉檯是什麼樣?誰發明的?請接受廣大吃貨們的膜拜!
※如果生前帶玉保平安、做裝飾,那為何古人「死了都要玉」?
TAG:寶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