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地生活】上坊侯村失考墓墓主竟是劉宋彭城王劉義康?

【本地生活】上坊侯村失考墓墓主竟是劉宋彭城王劉義康?

原標題:【本地生活】上坊侯村失考墓墓主竟是劉宋彭城王劉義康?


南朝陵墓石刻是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現存的至少有21處。其中,被認為墓主無法確定的「失考墓」石刻,有九處之多,接近總數的一半。其中江寧侯村石刻、方旗廟失考墓石刻、宋墅石刻雖被確定為「失考墓」石刻,但記者通過採訪相關專家,從中做了一番探尋,似乎能得到另外一些信息。


柱額文字能標明墓主


「南京二十幾處留存有石刻的南朝陵墓,其墓主身份的確定,一是通過考古發掘,一是參照古文獻記載,還有一種方法,是石刻本身給出答案。」


專家告訴記者。南朝神道石刻中有一種石柱,由柱頭、柱身、柱座三部分組成。柱身上方接近柱蓋處,鑿有長方形柱額,額上一般刻有墓主姓名、官銜、朝代等文字信息。


可惜的是,目前南京地區雖留存有十八根南朝神道石柱,已有一部分的柱額缺失。柱額即便保留下來的,上面的文字也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幾處陵墓的石柱柱額尚能讀出文字。為了解開這些「失考南朝墓」墓主是誰的謎團,專家學者們多年來做了許多嘗試。

江寧侯村石刻墓主可能是劉義康


江寧上坊侯村有一組南朝石刻,計有石辟邪兩隻、石柱一根。石辟邪體型很小,雕刻簡樸,是現存南朝陵墓神道石獸中最小的一對,石柱雖保留有柱額,但上面的文字磨滅不清,無法釋讀。石柱的高度僅有2.73米,在現存南朝石柱中也算是很小的。侯村失考墓石刻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學者認為,侯村失考墓的墓主應該是劉宋彭城王劉義康。劉義康在劉宋元嘉年間曾權傾朝野,顯赫一時。元嘉二十二年,劉義康被廢為庶人。六年後被殺,安葬於江西安福。


劉宋大明四年,劉義康的女兒劉玉秀請求將父親靈柩遷葬建康(南京)舊塋,得到批准。劉義康按照侯禮下葬,下葬時場面冷清。而侯村所在位置正接近劉宋皇室的祖塋。兩尊辟邪和一根石柱體形極小,與劉義康下葬規格僅僅是「侯禮」相契合。因此,學者認為,侯村失考墓極有可能是劉義康墓。


江寧區江寧街道建中方旗廟目前尚存兩尊石辟邪,以「方旗廟失考墓石刻」的名字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學者認為,方旗廟失考墓其實是一座帝陵,埋葬的是梁武帝蕭衍的兒子、梁元帝蕭繹。


蕭暎石柱為何出現在兩地



江寧宋墅有一處南朝失考墓,僅存一根石柱,此墓的墓主是誰,在歷史上出現過有趣的、自相矛盾的說法。


清光緒年間的《江寧府志》明確記載,宋墅石刻是梁新渝侯蕭暎墓的神道石刻:「梁新渝侯蕭暎墓神道西石柱,正書,在上元宋墅,今存『梁故侍中仁威將軍新渝寬侯神道』十四字……」



民國時期的《首都志》也說蕭暎墓在青龍山西南的黃龍山,與宋墅南朝石刻所在位置相互吻合。


奇怪的是,著名學者朱希祖、朱偰父子所作的《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中卻記載,1935年,朱偰在棲霞甘家巷董家邊發現一件神道石柱,柱額上有「梁故侍中仁威將軍新渝寬侯之神道」15字,證明蕭暎墓其實在董家邊。時至今日,這件石柱依然保存在董家邊,柱額上的文字雖然不如70多年前清晰,但大致依然可以辨識。




同一個人的神道石柱在兩地被發現,個中緣由還有待考證。目前,學界將董家邊石柱,定為蕭暎墓神道陵墓石刻。而宋墅石刻,則仍然視作失考墓的石刻。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來源:江寧新聞


編輯:羅雨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江寧 的精彩文章:

這麼冷的天,還不快去電影院取暖?

TAG:看江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