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pple Watch和小米手機都可以開通虛擬SIM卡,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Apple Watch和小米手機都可以開通虛擬SIM卡,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Apple Watch 已經更新到了第三代,Apple Watch 3 相比前兩代最吸引我的是擁有獨立聯網能力的移動蜂窩版。

Apple Watch 終於不再是 iPhone 的附屬產品,而且配合已經「退役」的 iPhone 6s——把 iPhone 6s 與 Apple Watch 3 配對,並開通 eSIM 卡,出門的時候只需要再帶上不與手錶配對的 iPhone X,說不定就可以實現「雙卡雙待雙微信」了。

不可用的移動蜂窩網路

抱著這樣「美好的願望」,我很早就在蘋果官網下單了 Apple Watch Series 3 移動蜂窩版。

當然,我也注意到了蘋果官網的聲明: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中,中國聯通將最先支持 Apple Watch 的移動蜂窩網路服務,但支持的日期顯示的是「今年稍後推出」。

?

果粉的信仰發揮了作用:蘋果既然說了今年稍後推出,那就等著唄,反正最遲年底就能用了。

2017 年的最後一天很快就到了,蘋果和聯通並沒有什麼要開卡的動靜。過了元旦之後,蘋果官網的那行提示很快就變成了「蜂窩網路服務於 2018 年推出」,這個套路簡直讓我欲哭無淚,說好的「今年稍後推出」呢?

不過,蘋果對這件事的處理也夠「爽快」——既然我承諾你的產品功能無法實現,那我就給你退貨。通過諮詢蘋果官方的在線客服,蘋果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只要是在 2018 年 1 月 1 日之前購買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移動蜂窩版,都可以辦理退貨,即便是超出了 14 天的退貨期。

在我退貨後不到一個月,2 月 13 日,聯通官方微博宣布獲得 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試點批複,將在上海等 6 個城市開通這項業務,Apple Watch  3 是首款支持這項業務的產品。

這樣的一波三折讓我很鬱悶:虛擬 SIM 卡就沒有能用的嗎?

當然有了,其實在 Apple  Watch 之前,小米華為手機就已經可以開通虛擬的 SIM 卡了,主要的使用場景是全球上網。

無需專門硬體支持的 Soft SIM

小米全球上網的服務介紹顯示:購買全球上網服務後,無需插入實體 SIM 卡。需達到目的地後方可啟用。

因為沒有專門的內置晶元,我曾對這樣的全球上網誤解為低價的國際漫遊。但實際上這也是開通了當地運營商的一張虛擬 SIM 卡,只不過鑒別身份的方式主要通過軟體實現。

按照 GSMA 協會的定義,這樣的方案屬於 Soft SIM,也就是說不再需要專門的硬體來鑒權——或許這就是虛擬 SIM 卡的終極形態。

既然全球上網服務這種軟體實現虛擬 SIM 卡的方式這麼方便,為什麼不用在本地上網和通話,為什麼實體 SIM 卡還沒消失,還需要 eSIM?

參照 Apple Watch 3 開通移動蜂窩功能的一波三折,虛擬 SIM 卡能不能用還是要看運營商的態度。如果給運營商的喜好排個名的話,移動聯通們最熱衷的當屬實體 SIM 卡,eSIM 次之,最不喜歡的是 Soft SIM。

由實入虛的 SIM 卡

作為手機通信必備的身份識別卡,SIM 卡從 1991 年到現在的發展方向是「不斷瘦身」。初代 SIM 卡從一張信用卡那麼大的體積,逐漸縮小至現在通用的 Nano SIM 卡,手機卡基本上已經「瘦成一道閃電」,到了幾乎不能再「瘦下去」的地步。

SIM 卡 對於運營商的意義,類似於你去銀行開通網銀的時候給你的動態口令,不僅保證了安全性,也是你與運營商簽訂使用合約的憑證。發卡的許可權掌握在運營商手裡,實體卡自然成為運營商們的首選。

但是對於蘋果這樣的手機廠商來說,手機的內部空間寸土寸金,想要把 SIM 卡的空間省出來,只有把手機卡做成嵌入式的了——以一顆晶元的形態直接集成在手機內部,這樣就能省去 SIM 卡卡槽的空間,也就是 Apple Watch 上已經在使用的 eSIM。

除了節省空間,eSIM 的技術優勢是可重複擦寫,這樣你就可以很方便的更換 SIM 卡了。比如蘋果在 iPad 上推出過 Apple SIM,你可以在 iPad 的系統設置里切換不同國家的運營商套餐。隨著 eSIM 技術的推進,Apple SIM 也由最初的實體卡改為了嵌入式。

而 eSIM 在手機上的應用,目前只有 Google Pixel 2 集成了這樣一顆晶元,不過這顆晶元是專用於 Google 自家的 Project Fi,所以 Pixel 2 還是保留了 SIM 卡卡槽。

小型設備的聯網

省去卡槽對小型化設備的意義也更大,比如 Apple Watch,想要在這麼小的手錶里放入一個卡槽,勢必會嚴重擠占其他零部件的空間。對於這樣的設備,最節省空間的 eSIM 技術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解決方案。

所以 eSIM 和 Soft SIM 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實體的晶元。

eSIM 至少還有硬體,只不過做成了「不可拆卸」,連硬體都沒有的 Soft SIM 成為最不受運營商歡迎的——運營商們不僅失去了控制權,而且用戶切換不同運營商的套餐更加容易,連重新寫入晶元的步驟都省去了。所以你能看到的 Soft SIM 方案都用在了全球上網這樣的短期漫遊場景里。

eSIM 的待遇就不一樣了,除了聯通準備開始試點的用於智能手錶的 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移動和電信也在推進 eSIM 向更小型的物聯網設備上普及。比起手機,這些小型設備對 eSIM 的需求更為迫切——手機上的可選方案到了小型設備上幾乎成了唯一方案。沒有 eSIM 就等於這些設備無法獨立聯網了。

這樣看來,不被運營商認可的 Soft SIM 的確「難當大任」,eSIM 才是未來。

至於手機什麼時候能用上 eSIM,不再需要實體卡,這就要看手機廠商與運營商的博弈了。至少在技術上,已經有了更進一步的鋪墊——

作為設計了主流手機 SOC 架構的 ARM 最近公布了自家類似 eSIM 的技術:iSIM,不過 iSIM 最大的區別是將 SIM 卡直接集成在 ARM 架構的 SOC 上。對手機廠商來說,都打包到了 SOC 里,單獨的 eSIM 晶元都不需要再採購了。

圖片來源:AR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吃雞熱退燒 《絕地求生》在線人數首次出現負增長
高通在台灣被處罰款8億美元 分5年支付

TAG:pingwe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