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域高僧千里傳信:高麗國王邀請後晉同時出兵,共破契丹!

西域高僧千里傳信:高麗國王邀請後晉同時出兵,共破契丹!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49篇

後晉天福年間,一位法號襪啰的西域高僧遠涉沙漠瀚海來到京城洛陽。他雖是持菩薩戒的僧人,卻擅長華夏古老的「龜甲灼卜」(灼燒龜甲,根據聲音和裂紋占卜吉凶),許多預言均得到驗證。高祖石敬瑭十分敬重他。後來,他揮別後晉,東遊高麗。

其時,高麗國王王建已滅掉朝鮮半島上的大小邦國,日漸強大。襪啰入境後也得到他的最高禮遇。

有一次,王建對襪啰說:「渤海國王是我的親戚,該國竟被契丹滅亡。我想同中土上國一起攻打契丹,報仇雪恨!大師您受累,替我轉告大皇帝,約好日子,我們從東西兩面同時進軍!」

石敬瑭直到死去,都對契丹謹執臣禮,自然杯葛了王建的提議。

少帝石重貴即位後和契丹決裂,襪啰再次前來傳話,不費周折便打動了石重貴。石重貴迫切需要高麗儘早在東部襲擾契丹,以緩解後晉邊境壓力。

正好王建辭世,嗣子王武派遣兵部侍郎劉崇珪、禮賓卿金廉等人前來報喪。開運二年(公元945年)底,石重貴委派外交官郭仁遇回訪,正式冊封王武為大義軍使(大義軍總司令)、高麗國王,命令他率兵出擊。

郭仁遇抵達後才發現高麗內部矛盾重重,軍隊戰鬥力不值一提。他斷定高麗絕對不敢招惹契丹,「報仇」云云不過是前國王王建的鬼話。果然,新任國王王武以諸般借口一再拖延,最終並未如約出兵。

自唐末就內遷到雁門關一帶的吐谷渾部族,靠著販賣羊、馬(中原王朝為了邊疆的安寧祥和,通常給予非常優厚的收購價),小日子一直過得很滋潤。

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石敬瑭正式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吐谷渾人隨之變為契丹子民。

契丹高層對待他們和中原王朝迥然相異,經常強迫他們繳出牲畜,貢獻人丁。部族上下不堪其苦,遂在首領白承福的率領下逃離契丹,來到後晉境內。

石敬瑭時期,後晉朝廷不敢公然接納吐谷渾,轉由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親信郭威出面,將白承福等人安排到太原附近的嵐州和石州(山西嵐縣和離石)之間。

後晉、契丹一開戰,石重貴為抗擊契丹,極力籠絡吐谷渾,厚加賞賜;屢次邀請白承福出席宮廷盛會,將他的座位和勛貴並列。

開運元年(公元944年),白承福率領吐谷渾騎兵扈從石重貴親征契丹,參加了戚城之戰,還協助後晉軍戍守滑州(河南滑縣)。

當年夏天,中原氣溫普遍較高,吐谷渾部族頗不適應,戰後仍然返回嵐州、石州一帶。

可是,吐谷渾族人飛揚跳脫,經常觸犯後晉法律。屬地長官劉知遠秉公執法,並不因軍功及身就赦免他們。時間稍長,吐谷渾高層心懷不滿,又謀劃著叛歸契丹。

部族副帥白可久借轉移牧場,率領直系族人先行逃走。契丹太宗堯骨馬上授給他雲州觀察使(比節度使低一級的高階軍職,略相當於上將)職務,以此鼓勵白承福歸降,分化後晉抵抗力量。

劉知遠得到諜報後,同郭威商量:「如今天下洶洶,正是多事之秋。吐谷渾據有我河東戰區腹地,人心難測,不如提前下手,早除後患!」

郭威深表支持,他說,白承福這老小子富得流油,馬槽都是白銀打制的。滅了他,用他的錢起碼可以多養一支騎兵!

於是,劉知遠上了一道密折,請皇帝陛下配合。石重貴批准了劉知遠的計劃,下旨徵調吐谷渾部族兩千餘戶遷徙到河陽戰區(河南焦作及周邊地區)。

吐谷渾人上路後,劉知遠邀請白承福到繁華的太原城內居住。不久便誣陷白承福等五位酋長陰謀叛亂,發兵包圍他們的宅邸,將五家四百多口人全部殺死,抄沒了他們的家產(待續)。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太宗本紀 》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晉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宋史筆談82:趙匡胤突然駕崩,燭影斧聲到底所為何事?
來看看這些曾經發生在我國首都北京的戰事吧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