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激活7個「生陽點」,源源不斷升發陽氣!

激活7個「生陽點」,源源不斷升發陽氣!


陽氣能溫煦臟腑百骸,抵禦外邪,益壽延年。一旦「陽氣不足」,就會導致一系列「陽虛癥狀」,如頭暈、怕冷、小便多、腹瀉、下肢浮腫等。




說到補充陽氣,很多人都知道要常曬太陽,吃些補陽食物,但少有人知道人體本身就有7個「生陽點」,激活這7個「生陽點」,就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產生陽氣!



1

百會生「頭陽」







人的頭陽虧虛時,表現有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癥狀。按揉百會能產生陽氣、醒頭目。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為督脈要穴,刺激此穴,能打通陽經,充盈腦中陽氣。




方法:

可端坐在椅子上,用右手的指腹順時針方向揉百會穴。每次10分鐘,一日2次。空閑時也可用一隻手輕拍百會穴100下,對生陽也有好處。



2

中府穴生「肺陽」







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癥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中府穴(兩手叉腰,找到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然後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為肺經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




方法:

用一側食指點按另一側中府穴,以有微熱感和酸痛感為佳。每次點按5分鐘,之後換另一隻手點按另一側的中府穴,每天上下午各點按一次。



3

神門穴生「心陽」







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仲,咳喘心悶,形寒肢冷,失眠多夢,伴有納呆少食,中下肢水腫等癥狀。治療應振奮心陽,可刺激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刺激此穴能交會心肌氣血,振奮心臟的陽氣。




方法:

用一側的大拇指掐另一側的神門穴,每次3~5分鐘,之後用相同方法掐另一側神門穴,每日1~2次。



4

中脘穴生「胃陽」






胃陽不足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癥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刺激此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方法:

四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點揉該穴。每次5~6分鐘,每日2次,要在飯後1個小時後點揉。



5

足三里穴生「脾陽」







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消化、腹瀉、四肢不溫、倦怠等癥狀。治療應溫補脾陽,可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揉按足三里穴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方法:

點燃艾條一端,懸掛在足三里穴的上邊約3公分處,每次10分鐘,然後反側身,灸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每日1次。

飯後1個小時後點揉。



6

湧泉穴生「腎陽」







腎陽虧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癥狀。治療應補腎溫陽,可點按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心,第二、三腳趾的趾縫紋頭端與腳底連線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刺激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方法:

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湧泉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另一隻腳操作。每晚洗腳時做一次。



7

至陽穴生「背陽」







人的背部陽氣不足時,常有背部涼風感,肌肉僵硬等癥狀。刺激至陽穴可增強背部陽氣。




至陽穴位於背部中央,肩胛骨連線的中點,刺激至陽穴有振奮陽氣,疏通經絡的功效。




方法:

可用麝香虎骨膏或消痛貼膏,剪成1公分×1公分的方塊,貼敷在至陽穴,12個小時後取掉。每日1次,連用6天後,停用一天,在冬天持續用1~3個月,效果最好。




<END>



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繼續給大家推薦《

歲時記:古詩詞里的節氣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此書收錄了作者詩詞鑒賞隨筆的精華,作者依照物候流轉、節氣變遷,精選了24首經典古詩詞,以它們作為切入點,由節氣、詩詞寫到歲月、人生,再到詩人、詞人在歷史背景里的命運。使此本散文集融人物小傳、文化隨筆、詩詞鑒賞於一體。讀來婉轉繾綣,一唱三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狗年的這些「狗」藥材你知道幾個?
原來中醫是這樣辨別體質的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