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放軍中校華為演講「美軍霸權之路」3:美軍5年內被這個國家2次嚇尿

解放軍中校華為演講「美軍霸權之路」3:美軍5年內被這個國家2次嚇尿

原標題:解放軍中校華為演講「美軍霸權之路」3:美軍5年內被這個國家2次嚇尿


來源:這才是美軍(xushu2020)

本文為《這才是美軍》一書作者許述受邀在華為中國區年會上的演講,時間為2018年2月4日上午,地點為北京四季酒店。經作者授權在軍工圈轉載。由於演講較長,全文分3次發布,這是第三部分。

五、(美蘇爭霸)肯尼迪:「我們的導彈足夠毀滅你們30次。」


肯尼迪與赫魯曉夫


有句話說:「不逼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誰能逼自己?兩種情況,一是絕境,二是對手。美軍今天的霸權其實是對手逼出來的,這個對手叫蘇聯。


二戰結束後,美軍佔據優勢,因為有核武器。後來,蘇聯也有了核彈[1],但數量上一直被美國甩幾條街。1957年,蘇聯通過8年努力,擁有核彈660顆,看起來不少,但與美國一比就小巫見大巫了——美國有6444顆,幾乎是蘇聯的10倍!


但就在這一年,美國人突然對蘇聯害怕起來。因為蘇軍在一項重要指標上超越美國:核彈遠程投送。1957年8月27日,蘇軍發射了第一枚洲際導彈[2],擊中6000多公里外的目標。之前,美國朝日本扔原子彈,是開飛機上去丟,現在,蘇聯要向美國發動核襲擊,不用那麼麻煩。蘇聯塔斯社發表社論說:「試驗結果表明,這種導彈能夠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區,與之相比,戰略轟炸機已經遠遠落後了。



1957年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台上的P-7導彈


之前,美國覺得自己挺安全,這下不行了,蘇聯的巡航導彈20分鐘左右可以打到美國本土。蘇軍還不滿足,打算「讓導彈少飛一會兒」( 20分鐘縮短為6分鐘),於是把導彈部署到美國家門口,這就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1961-1963年在任)和赫魯曉夫(1953-1964年蘇聯最高領導人)有一段對話很有意思。肯尼迪威脅赫魯曉夫說:「我們的導彈足夠滅你們30多次。」赫魯曉夫一句話把肯尼迪懟得啞口無言:「我們只能毀滅你們一次,但這就夠了。」



蘇聯計劃滅了美國


核武器厲害是厲害,但不能隨便用,所以除了準備核戰,美軍也在準備與蘇軍打常規戰。怎麼打贏蘇軍?最容易想到的辦法是趕超對手的優勢:你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還比你多比你強。蘇軍走的是「擴大兵力規模和武器殺傷力」的路子,但美軍沒有選擇規模化優勢,而是選擇了「技術優勢」。因此,於是出現了大家比較熟悉的那些詞語和概念:數字化、信息化、電子戰……

「數字化部隊」現在很流行,其實世界上建立第一支數字化部隊的不是美軍,而是蘇軍。主持「數字化部隊」改革的蘇軍將領叫奧加爾科夫,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而且,他的改革不僅僅是搞一個數字化試驗部隊,還打算對高度集中的指揮系統進行全面徹底改造。結果,得罪很多人,被趕出中央,降職為西部軍區司令。後來,他的部下寫文章紀念他,其中有句話放到今天都很有啟示意義:「如果不考慮個人利益,大家會舉雙手贊成改革。考慮個人利益,大家就一致反對改革。



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他建立了「戰忽局」


蘇軍試點數字化部隊發生在80年代,當時美軍因為越戰正陷入低潮,是蘇軍超過美軍的大好時機,但錯過了。否則,歷史可能改寫。



注釋:


[1] 1949年8月29日,蘇聯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2] 美國1959年發射第一枚洲際導彈。


六、(海灣戰爭至今)特朗普:「他們將遭到世所未見的烈焰與怒火。」


特朗普


海灣戰爭,美軍充分吸取了越戰的教訓,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來。


首先,在道義和輿論上佔據高地。越戰中,美軍支持的一個獨裁又無能的南越政府,而海灣戰爭是替弱者科威特出頭,在國際上容易得到廣泛支持。這一仗,在聯合國獲得了授權,甚至蘇聯也投了贊成票。


其次,準備充分。美軍不僅拿出了一半的家當,而且準備了足足半年才動手。


再次,統帥充分發揮。按照空軍司令霍納的說法:絕對不讓小夥子們再參加有任何限制條件的作戰。


關於海灣戰爭,有兩個問題會讓人感到疑惑。



美國在海灣戰爭勝利後閱兵


第一,美軍在1991年就可能推翻薩達姆,為什麼要等到12年後的2003年,再去打一場伊拉克戰爭,一頓飯分兩次吃?


道理很簡單,美軍沒有準備好。當時只是想打一場翻身仗,練練手,檢驗下自己苦練武功幾十年,效果咋樣,能不能走出越戰的陰影。

第二,蘇聯當時在幹嘛,為什麼不阻止?


兩個原因。第一,蘇聯自己的麻煩很多(1990年立陶宛和亞塞拜然先後宣布獨立),沒有精力去管外圍小弟的事。第二,蘇聯希望美軍像越南戰爭那樣,在伊拉克陷入泥潭。薩達姆放出話來:要把伊拉克變成越南。


戰爭結果表明,蘇聯完全失算了。美軍沒有搞大兵團作戰,而是非接觸作戰,而且打完收工,及時收手。海灣戰爭美軍只死了146個人,對手沒想到,全世界沒想到,連美軍自己也沒想到。順便說一句,這146個人中還有35個是被自己人(英軍)誤殺。美軍戰前進行了計算機模擬,預計死亡人數為1.5-1.7萬,準備了這麼多裝屍袋,結果根本沒怎麼用。


這裡重點說一說海灣戰爭的總指揮施瓦茨科普夫。這仗打這麼漂亮,按說他應該高升。當時有傳聞,說他要去陸軍當參謀長。請注意,美國陸軍的掌門人不叫部長也不叫司令,就叫參謀長。結果出人意料,施瓦茨科普夫在海灣戰爭當年就退役了,而且是提前退役!


美國的軍事人才真的多到浪費也無所謂的地步了嗎,美國為什麼不留住和重用施瓦茨科普夫?


我在自己的書《這才是美軍》里提到一個重要原因,這篇文章在網上流傳很廣,主要是標題吸引人——「一泡尿毀了一個上將」。


怎麼回事呢?



施瓦茨科普夫


有一次,施瓦茲科普夫前往沙特首都利雅德,要飛越半個地球坐15個小時的飛機。時間長,喝水多,上洗手間的次數就多。施瓦茨科普夫想上洗手間,剛好排隊的人比較多,他又不想排隊,就讓一個少校代勞。上完洗手間回來,這名少校又雙膝跪在地上,把上將的制服弄平整。

就因為這事兒,施瓦茨科普夫被擼了。


美國是文官管武將,所有穿軍裝的高級將領,官運都掌握在一個穿便裝的人手裡——國防部長。當時,決定施瓦茨科普夫前途的主要是國防部長切尼,而切尼恰好也在這架飛機上,還看到了這一幕。沒多久,施瓦茲科普夫就退役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算啥事兒,因為這把一個上將給擼了,還是指揮過海灣戰爭的,是不是有點過了,施瓦茨科普夫難道得罪過切尼?兩人沒有過節,和施瓦茨科普夫過不去的不是切尼,而是一本小冊子——《美國軍人手冊》。這本手冊寫道:「當面直接讚頌長官或者上級是庸俗的,無論你對上級多麼欽佩,當面讚頌都有阿諛奉承之嫌,容易引起誤解。」馬屁精難以提升,坦然接受奉承的人也會受到「株連」。


海灣戰爭,美軍嘗到了「科技強軍」的甜頭,從此在這條道路上一路狂飆,加上蘇聯當年年底解體,美軍失去最大的對手,從此獨孤求敗。這場戰爭把美軍的自信打出來了,膽兒也喂肥了,接下來的十多年打個不停。可能是美國打完越戰幾十年都沒打仗,憋壞了,要補回來:


1993年出兵索馬利亞


1994年出兵海地


1995年轟炸波黑


1996和1998年空襲伊拉克


1998年突襲阿富汗、蘇丹


1999年科索沃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2003年伊拉克戰爭


……



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戰爭的起因很有意思,和美國南北戰爭很像。科索沃要從南聯盟分家,南聯盟不同意,美國主動當「雷鋒」,空襲南聯盟。當年,美國南方也要求分家,林肯不同意,武力解決了統一問題,不惜對南方同胞搞「焦土政策」,代價是60萬美國人陣亡。現在,美國卻支持其他國家搞分裂運動。這就是我前面提過的,典型的雙重標準:同樣的事,我做是對的,你做就是錯的。


戰爭中有一個細節值得一提:美軍轟炸南聯盟總參謀部,全部炸毀,但旁邊有家醫院沒啥事兒,只是靠著參謀部一側的窗戶被震碎一些玻璃。這說明,美軍的精確打擊能力已經比較成熟。科索沃戰爭,美國人還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美國夢」—— 「零傷亡」。當然,那是因為只出動了空軍,沒出動地面部隊。



阿富汗戰爭


2年後的阿富汗戰爭,美軍出動了地面部隊,只死了22個人就推翻塔利班政權。這場戰爭徹底把國會改變了。前面說到,越戰之後,國會不斷給總統上緊箍咒,限制總統發動戰爭的權利。但阿富汗戰爭之後,國會態度發生180度大轉彎,國防部要錢,國會基本上一路開綠燈。

同樣是打薩達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和1991年的海灣相比,還沒開始打就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沒有經過聯合國授權。你說美軍是單邊主義也好霸權主義也罷,換個角度看,美軍更自信或者說更自大了。



伊拉克戰爭


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打得確實漂亮,尤其是技術水平又上了一個新台階。美軍進攻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有座橋是必經之路,一群伊拉克武裝分子躲在橋下面。他們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部隊就這麼干過,躲過了美軍的高技術武器。美軍顧忌橋上有行人,消滅這幫武裝分子勢必炸橋,橋上的人也會跟著陪葬,所以沒敢動手。但這一次結果出人意料:橋下的伊拉克武裝分子被美軍戰鬥機的導彈炸死,橋卻安然無恙。這說明,美軍的精確打擊能力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國會宣布伊拉克戰爭勝利,鼓吹美國精確制導炸彈厲害,國會議員主動起立鼓掌。


七、美軍的十大軟肋


現在回過頭看美軍這230多年,其實挺不容易。




火燒白宮


step 1-獨立戰爭,面對世界上NO.1的英國,敢造反,居然還成功了;

step 2-南北戰爭,好不容易開山立派建國,又鬧分家,兄弟鬩於牆內,付出60萬人陣亡的代價才解決統一問題;


step 3-兩次世界大戰,世界那麼大,美軍第一次走出去看看,發現自己像農民進城一樣,土得掉渣;第二次出門才洋氣了,吃飯時可以坐到主桌,還是上席;


step4-朝戰和越戰,開始學以前的英軍當大哥,想管教2個不聽話的小弟,不料反而被揍得灰頭土臉;


step-5美蘇爭霸,和另一個老大對峙了幾十年,武功練好準備決鬥,突然發現對面沒人了,俄國熊自己倒下去了;


step6-海灣戰爭至今,最大的競爭對手垮台,一統江湖的條件眼看成熟,恐怖分子又來了……



美國全球司令部


現在,美軍確實很厲害,我們要了解、要承認、要追趕。同時,也不要太悲觀。美軍當年那麼土,建國都是靠法國人,建國後戰鬥力也比較渣,連首都也保衛不了,白宮被英軍燒了。當年的美軍,哪能想到自己日後能混到No1。一口吃不成胖子,儘管咱們部隊現在還不夠好,但只要改革的方向對了、發展的步子快了、堅持的恆心有了,必然會越來越強大。


PS. 美軍的軟肋


總有這麼一天的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3個主題,美軍霸權之路和用人得失(施托伊、麥克萊倫、格蘭特、施瓦茨科普夫)放在一起說了,第三個主題是「美軍的軟肋」,最後簡單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上一本書《這才是美軍》主要寫美軍的優點,下一本書《這也是美軍》主要針對美軍的軟肋,這裡和大家分享其中的10個小題目:


1.西點軍校也鬧「學員荒」


2.美軍在2003年的一場戰鬥,被評價為「這是1944年的作戰方式」


3.實力30:1,美國人卻嚇得直冒冷汗


4.蘭德公司都曝光美軍這一軟肋了,你卻不知道


5.美軍潛艇居然缺錢,在岸邊休息4年之久


6.美軍最怕的,就是毛澤東說過的三個字


7.「36小時才吃到一頓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後勤保障還不如12年前的海灣戰爭?


8一向注重創新的美軍為什麼也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9.美軍女中尉開艦載機,結果悲劇了,真相隱藏了4年之久


10.一次考試一百多人集體作弊,這也是美軍



華為演講現場


作者:許述,四川宜賓人,軍事學博士,中校軍銜,從軍近20年;著作《這才是美軍》(中將王洪光、軍事專家戴旭作序),進入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圈 的精彩文章:

拉攏域外國家攪局,越南太囂張
列強爭相來華,有人鼓吹這是萬邦來朝,但並不是!

TAG:軍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