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偉光專欄 奧賽美術館

宋偉光專欄 奧賽美術館

請關注雕塑頭條

奧賽美術館

文/宋偉光

進入奧賽美術館,頓被其巨大的建築和數不清的藝術珍品所「壓制」。 奧賽美術館的天花是一個巨大的弧形天穹,天穹兩側在統一的長方造型中嵌飾著裝飾浮雕,華美異常。這座宮殿般的建築,原本是一所火車站,是奧爾良到巴黎的終點站——奧爾賽車站。1939年,由於戰爭進入巴黎的主要線路被取消,1986年改建成美術館。現在行走的這條長廊,原本是一處候車廳,放眼下望的大展廳,原來曾是布滿七交八錯的火車道的鐵路中樞。這裡,收藏著那些進入歷史的先鋒派藝術和學院派藝術,幾乎囊括了自第二帝國到一戰之間的各種流派,自1848年到1914年,這60餘年的文化藝術在此匯成了一部「視覺通史」。

在二樓的長廊上,展陳了很多布德爾的雕塑,這位曾在羅丹工作室工作過15年之久的雕塑家,在藝術上卻與羅丹有很大的不同。布德爾認為羅丹能夠使大理石呈現活生生的人體生命,而布德爾卻保持住做木工時打制傢具的建築感,他強調將建築造型中的構成因素運用到雕塑中去,使物體的各部分綜合起來,構成一種建築般的整體感,布德爾在雕塑中適當地強調變形,但他的變形並沒有超過物體形象的客觀性。

修拉《馬戲團》

長廊的左側,是一間間的專廳,第一廳里有後印象派畫家喬治·修拉的《馬戲團》。修拉是點彩派也即後印象派的創始人,他曾說:「藝術就是和諧,是對立物相似性的研究」,他說的對立物即反差明顯的色調,他強調運用互補色,如紅色-綠色,橙色-藍色,黃色-紫色,對光與色彩他傾注了特別的關注。由於修拉太過致力於理論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不多,《馬戲團》充滿了修拉所強調的色彩關係和方法,具有開山之示

瓦萊里·玫達絲將後印象主義稱為「劃分派」,這是從其對色彩的理解和對色彩的表現特徵所作的認識。因為,後印象主義善於運用顏色的光混合效應,把混合色中的顏色分離出來,達到亮度的極點。展廳中的保爾·西尼亞克的作品《紅浮筒》便是對顏色分離的典型。

見到梵·高的真跡,他那燃燒的熱烈,熠熠發光。他的肖像作品《歐仁·布希》《阿爾勒女人》《義大利女人》對色彩的運用,呈出共同的特點,即對黃色的大面積使用,仔細分辨一下這黃色里可辨別出檸檬黃、金黃和雜青金石黃,與這些黃色相配的一般是深藍色,淡綠色等,這兩種顏色之間的對比反差強烈,這是補色關係所形成的視覺效果。

保羅《塔希提女人》

保羅·高更的繪畫,色彩基調離不開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這種補色關係,這種特徵在他的《塔希提之游》《午餐》《塔希提女人》尤為典型。但所不同的是高更多採用色彩平塗,注意色彩間的協調,不求對比強烈。

後印象派的色彩之所以熱烈、稚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種色彩關係所致,可以說後印象主義是「補色主義」,這一點在亨利·盧梭、皮爾爾·博納爾、莫里斯·德尼等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中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後印象派的這一特點與之前的印象派有所不同,印象派強調自然光的作用,發現了自然光下的景物的狀態。這一發現也是他們根據光學理論中的:「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理論,誘發了後印象派的色彩觀。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去模仿自然光中的景物,應當更多地表現主觀感受。因而後印象主義的色彩並非是自然中的色彩關係,為了表達強烈的主觀情感,他們選擇了「補色」。

我認為印象派到後印象派的過渡是從馬奈開始的,這一點從他的《里昂大教堂》《睡蓮》等作品可看出他劃分或分離色彩的影子。

歐洲的繪畫色彩從16世紀的褐色系統,(我們將褐色系統戲稱為「醬油湯」)到古典繪畫的重固有色,再到印象派的重外光,乃至到後印象派的注重主觀色彩。直至之後野獸派強調的藍、紅、綠的並列融合,注意線和色彩表現力﹑不受任何程式束縳的的主觀單純。一路下來,走過了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這是一個從客觀到主觀的過程。從歐洲繪畫的色彩變化,折射出的是歐洲視覺造型藝術發展變化的歷史,折射出的是藝術觀不斷變革的歷程。

走出印象派畫家展廳,一大批名畫如新古典主義安格爾的《泉》、浪漫主義德拉克洛瓦的《浴室》、現實主義庫爾貝的《畫室》、多米埃的《洗衣婦人》,還有巴比松畫派的諸多作品,撲面而來。見有一描繪耶穌給弟子講經場面的巨幅油畫,很是與眾不同,畫家塑造的弟子們之站姿,多呈曲線,有點女性的柔媚,但卻不媚俗,非常典雅。這幅畫的色彩,呈放出晨曦般的微光,過渡異常細微,非常柔和不見一絲筆痕,這是Jean Delville 的作品。此作,遠看細膩入微,但近看卻感到畫家的用筆似乎並不多,如此精妙之極,難得真傳,想到中國的油畫雖然在這近30年中進步不小,但若想得其真諦還非得到這裡學習不成。

布德爾《弓箭手赫拉克勒斯》

在一樓大廳,看到了杜米埃和德加的雕塑,這兩位都是畫家。現代雕塑的出現與畫家有關,從一定程度而言,是畫家影響了雕塑藝術。馬蒂斯曾與羅丹交流過,感到繪畫很是陳腐,試圖從雕塑中打開缺口,高更也曾做過雕塑,但他是為了消遣,還有莫里底阿尼,他的雕塑藝術來源於非洲雕刻。眼前杜米埃的這件《移民》完全打破了古典浮雕的手法,他強調手感觸覺效果和概括的造型語言,以大量無名者的形象表現出悲劇性的場面。杜米埃的繪畫帶有詼諧的漫畫特徵,他的彩色燒陶,就是以漫畫式的造型語言表現了36尊「中庸政府或國會」的人物,塑造的這些人物面紅耳赤、神情怪誕。這些諷刺性塑像曾刊登於《漫畫》畫報上,博德萊爾在1857年曾對此稱頌說:「沒有一件作品能與這些作品媲美,能受到藝術家的稱頌和承認。他們是中世紀的痕迹,頑強的歌德藝術的殘餘,具有平淡又古怪的風格」。

修拉的作品

德加的《歌劇院小班14歲的舞蹈家》《持小腿的舞蹈家》等作品,是他為了完善繪畫的習作。這位藝術家去世時,人們在他的畫室中發現了150餘件蠟雕或土製雕塑作品,他曾說:「用蠟製作一些人像和動物是我唯一的滿足,不但使我在作畫中得到消遣,而且能使我的繪畫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繪畫是模擬三維空間的藝術,而雕塑是真正介入空間和佔有空間的實體。所以,德加以雕塑作為消遣是對繪畫的深層探索,起到一種互補的作用。

奧賽美術館的印象派繪畫是我這次考察的重點,在此領會了不少東西,雖然館內的其他宏章偉制我實在是無力深究,但能夠細品印象派的藝術也足以使我領會到藝術史之上下文關係了。

作者簡介

宋偉光

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文化遺產委員會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雕塑》雜誌執行主編,《潮起東方》副總編,北京市城市規劃委員會諮詢專家,央視《奮鬥》欄目觀察員,《中國雕塑論壇》策劃組織者之一。美術史論家、策展人、研究員。曾擔任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雕塑類評委。擔任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公共藝術文獻研究展策展專家。擔任建設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課題《國內城市公共藝術項目案例調查及規劃建設路徑初探》顧問專家.《地鐵公共藝術材料與工藝應用導則》課題專家顧問等。

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文物圖像復原工作,得到沈從文先生的教導。曾獲得「中國雕塑史論獎」,著作有《遲讀蔭翳》《宋詞無名氏作品研究》美術史論《追問》等。在學術期刊、畫冊、報紙上發表藝術理論與評論文章近百萬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雕塑頭條 的精彩文章:

中國百年雕塑——張潤塏

TAG:雕塑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