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曲藝 賞民俗,800年胡集書會今日熱鬧開說

聽曲藝 賞民俗,800年胡集書會今日熱鬧開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耿軍 羅春婷 記者 王思雪 見習記者 王娟

2月27日,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民間傳統曲藝盛會——胡集書會,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胡集鎮熱火朝天地舉行。這場書會聚集了來自山東、天津、河北等地17個曲藝種類、300餘名曲藝表演者。他們在這裡擺下擂台,共同表演,相互競技

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世農為胡集鎮授牌「山東曲藝之鄉」。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世農,山東省曲協主席慈建國,濱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娟,惠民縣委書記殷梅英,胡集鎮黨委書記吳表輝共同啟動水晶球。

台上一身白衣的小曲藝高手馬瑞帶來表演快板《花燈禮讚》。馬瑞今年12歲,已參加了4屆胡集書會。他從6歲開始學習快板,去年拿到了胡集書會擂台賽「童星特別獎」。 儘管年齡小,但馬瑞也算是一名「老藝人」了。6歲時,他就第一次獨自登台演出。每個周末,他都自己在家練習快板。他說:「學習快板讓我感覺很快樂。」

來自山東省德州市的張躍忠帶來表演相聲貫口《報山名》。他語速較快但吐詞清楚,將中國大山名岳名字融入到短短的貫口中,贏得觀眾一片讚許。張躍忠自小愛好曲藝,平時愛說愛唱愛表演。他說:「傳統曲藝里有很多名篇名段,既能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也有很多教育和警示意義,需要我們年輕一輩來繼承發揚。」京東大鼓、西河大鼓、山東快書、評書等經典選段陸續亮相,來自周邊地區的上萬群眾來到胡集鎮,各自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曲藝擂台,感受傳統曲藝之美。65歲的趙大爺特意和村裡的十幾個同伴從5公里外的西屯村趕來,作為胡集書會的忠實觀眾,他表示,「每年都會來看,節目也是越來越精彩了」。來自南新莊村的趙女士告訴記者,為了在會場找個好位置,她和丈夫早上八點就過來了,「我平時也特別喜歡看曲藝節目,胡集書會我也是每年必來,最喜歡看的節目就是劉蘭芳的評書,今年也非常期待。」

今年的胡集書會,在延續以往傳統形式的基礎上,新增設「百花齊放 曲藝盛宴」曲藝專業院團演出,來自天津市曲藝團、石家莊藝術團、濟南市曲藝團等院團的專業演員拿出各自看家本領,將鼓曲聯唱、京韻大鼓、西河大鼓、快板、梅花大鼓、快板書等薈萃至同一個舞台。

本土題材頻現,是今年書會的又一新鮮特徵。今年書會,特意增設了「曲藝人說惠民事」板塊,倡導融入本地文化元素。石家莊藝術團帶來的《惠風和暢 民生至上》,講的是惠民的新風貌。鄒平演員曲慶濤帶徒表演的快板《耄耋雷鋒》,講的是胡集鎮河溝陳村農民陳美常堅持行善30年捐款10萬餘元的好人好事。

胡集鎮鎮長李永新說,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各種文化藝術傳播形式的繁榮,胡集書會曾一度出現衰落的趨勢。2007年胡集鎮採取「政府買單送書下鄉」的形式,直接送戲入村,近年來參加胡集書會的曲藝表演者和聽眾越來越多,而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他說:「鄉村振興也需要優良的鄉村文明,需要優秀的鄉土藝術形式來承載,胡集書會將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成為全球品牌價值最高公司,超越蘋果和谷歌
一粒小種子,沒想到會是治療便秘、眼疾的良藥!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