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記——家風記憶

小記——家風記憶

不久前,散失多年的江家祖譜重新修訂付梓。考究的書皮,淡淡的墨香,每一個字都濃縮著父親的心血,這也是父親在世前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廣正杏林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這是江家祖訓,也是祝福,更是警示。每一個字代表一輩人,父親叫江春余,他是余字輩,我是常字輩,雖然沒有因循古法把字取到名裡面去,但在我們的族譜中仍嚴格按輩排列。父親常說,祖訓是老祖宗留下的精華,是根,是本,是脊梁骨!祖訓不僅要牢記,更要鐫刻在心裡!人活這一輩子,不圖做啥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凡能把家操持好,兒孫承歡膝下,健康快樂,堂堂正正的做人,就是最大的成功。

水墨流淌過記憶的時光。慈祥的父親說:慢慢成長!時間軸慢慢退回到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想當年,父親雖自幼就愛好國學,卻一直沒有時間弄墨。到了退休,一下子有了大把閑暇,每天讀書,習字,畫山水,弄植物,怡然自得。到了2006年,我的孩子出生了,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坐在故紙堆里,跟著父親一抓一手墨,到處塗鴉,弄得渾身上下一團團墨汁顏料,每每氣的母親哭笑不得,一老一小每天找尋自己的樂趣。

水墨流淌過我的童年時光。年輕的父親說:溫暖與想像!時間軸退回到父親的年青時代。老爺子雖然在廠里擔任政工幹部,但許是因為藝術的感染,骨子裡的熱情,卻是任何工作都磨滅不了的。我們兄弟兩個教育的事兒,向來是母親擔當。父親從來不打罵孩子,他總是很忙,根本沒有時間揮洒水墨,但只要得空,就鑽到房間研習。與父親相處的這幾十年時光,他老人家給予我們兄弟倆的是絕不遜於「春風幾筆蘭」的人生箴言,我們一家人愛書讀書的習慣,也是在父親的熏陶下不知不覺養成的。

童年時代,每天晚上我們會一起聽著鄧麗君的歌,一個在大桌上學習,一個在小桌上寫作業,母親織毛衣,父親永遠是加班加班。那時候,家裡被藏起來的畫筆和宣紙偶爾被我們兄弟倆翻出來,就成為玩具,毫無章法地表達著孩子們的世界,而老爺子有時會捧著被亂塗一氣的畫作嘆氣,有時會拿著被描禿了的畫筆佯作生氣,更多的時候會看著兒子們無意畫出的「作品」驕傲自喜……母親說,當年的父親啊,連對兒子的教育都透著浪漫,好像一幅山水寫意,看似無意,其實處處透著溫暖和想像。

水墨流淌過孩子爸爸的青春時光。盛年的父親說:包容與成長!時間軸退回到父親的中年時代。那時正值兒子們的青春少年,我們開始強調自己的空間,老爺子也有了自己的畫室。當時我們兄弟兩個正是叛逆期,放學背著書包混跡於大橋南路周遭,新開的電影院錄像廳就是我們的天堂,似乎全身上下都充滿了反抗的因子,自以為是地點燃家庭戰爭。老爺子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我們兄弟倆去他的畫室坐坐,陪著他練練書法。

說來也奇怪,兩個毛頭小夥子,跟著老爺子臨了幾次字帖,聽了幾曲古曲,心性大轉,驟然對古典文化產生了興趣。在那個初中一年級的冬天,我們兄弟倆湊出自己的新年壓歲錢總計150元整,那個年代這可是一筆巨款,兩個人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整套《本草綱目》,小心翼翼用牛皮紙包著抱回來。直到今天,這套書還被珍藏在我家書架的最高層。

水墨暈染著小家庭的歡樂時光。夕陽的父親說:守護與陪伴。我工作後,有段時間要經常出差,離家在外,於是每一次回家一定要做兩件事:吃媽媽燒的菜,去爸爸的「畫室」坐坐。父親的創作越來越豐富,每次去他那兒喝茶的時候,他一定會給我看他最新的作品。即使眼神不太好,父親還是努力學會了微信,一旦有新的創作都會分享給我們看,兒孫知道那是他在用不同於母親的方式給予我們陪伴。家裡掛滿了老爺子的作品,進門是松竹梅蘭,飯桌下面鋪著朱子家訓,都是他愛的體裁,遇到有人求字求畫的,老爺子向來客客氣氣,一絲不苟。

後來,我們的小家庭有了下一代,小小江誕生了,老爺子的「專職」工作就成了畫畫寫字遛寶寶。孩子的畫進步得很快,起先是在幼兒園小有名氣,後來在興趣班力拔頭籌,至今還在學習繪畫,從未間斷,在專業機構也常常能得到老師的讚揚,我們後來才知道,父親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手把手教他玩色彩韻律,老爺子說,他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將來要讓他的孫子給他畫一幅真正的夢裡江南。老爺子還說,家人,就是用來守護和陪伴的,一家人在一起,才是一個大寫的人,一撇一捺支撐著,才是完整的家……

老爺子走的那年冬天格外寒冷,但是我們一家人手拉手在一起,並不悲天憫人,是家人的守護,讓心變得更加溫暖與堅強!如今,畫室還在,母親、孩子和我經常會去畫畫寫字,琴音繚繞,茶香依舊。筆墨哲學,其實僅僅十字而已:鉤勒皴擦點,烘染破潑積,但是在畫色之外的念想與人情,才濃縮傳承著真正的人生與家風啊。

——end

作者:江亭(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支持原創!平凡人依然可以做公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天一條 的精彩文章:

小記——終於有了她的歸宿

TAG:一天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