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執著勝過諸葛亮,可惜最後一計失敗了

三國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執著勝過諸葛亮,可惜最後一計失敗了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改。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三國演義》】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三國志】

「吾乃天水姜伯約!」

當諸葛亮派遣趙雲作為疑兵出箕谷,引誘魏國的主力部隊,姜維認為諸葛亮只是聲東擊西,真正的目的是隴西諸郡。可是姜維人微言輕,天水太守馬遵不以為然。當諸葛亮真正的主力出現在天水附近,馬遵才緊急向姜維問計。姜維提出通知在上邽巡視的雍州刺使郭淮,然後堅壁清野,以挫敵銳,太守自帶大軍拖住諸葛亮大軍,姜維自己分兵去翼城布置防禦,然後慢慢退入易守難攻的翼城,等待郭淮援軍的計策。可是太守口頭答應了姜維的計策,卻不顧天水安危,自己跑路了。諸葛亮包圍翼城,姜維遲遲沒有等到援軍,為了翼城百姓安危,宣布投降。而諸葛亮,愛惜姜維的才華,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成就師徒之情的千古佳話。


「奉丞相之遺志,討篡漢之逆賊!」

繼承武侯遺志的姜維執著的發動11次北伐,共計大勝2次,小勝3次,大敗1次,小敗1次,相距不克4次,整體來說是勝多敗少,並非某些人以為的屢戰屢敗。在蜀漢國力遠遠不如魏國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收胡王,降李簡,斬徐質,破王經」,迫使魏國戰略防守數十年。

【明年,加督中外軍事。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三國志】

姜維承受的的壓力比諸葛亮要大的多。作為魏國的降將,羈旅托國的姜維並不受蜀漢完全信任,黃皓一直想要讓閻宇取代姜維。諸葛亮同時掌握軍政大權調動全國的力量去北伐,而姜維不能參與政治,並且只能掌握部分軍權。在這種情況下姜維依然執著的堅持北伐,取得如此戰績,不愧諸葛親傳弟子之名。

當初後主如果聽從姜維的建議,設防陰平,鄧艾怎麼能夠偷渡陰平呢?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國志】

蜀漢皇帝劉禪都下詔投降了,姜維此時如果投降,仍不失拜將封侯。何況姜維是奉詔而降,也不算失節。譬如蜀漢南中督霍弋在得知劉禪受到禮遇之後選擇投降也不失為忠義之士。

【今道路隔塞,未詳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與魏和,見遇以禮,則保境而降,不晚也。若萬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論遲速邪!——三國志】

姜維如果不願意投降完全可以效仿以身殉國的諸葛瞻以死明志。

【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三國志】

姜維既沒有奉詔而降,也沒有以死明志,以至於孫盛譏諷姜維:「敗不死難,不可謂節」。

姜維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費盡心機,想出了平生最絕妙的一計。此計如果成功,是可以恢復蜀漢江山的:姜維計劃假裝投降鍾會,說服鍾會造反誅殺魏國諸將,然後找機會誅殺鍾會,坑殺魏軍,恢復蜀漢國祚。

【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密書與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華陽國志】

姜維詐降鍾會,成功的離間了鄧艾和鍾會的關係。姜維和鍾會散布謠言說鄧艾想要造反,於是鄧艾父子被下獄誅殺。然後姜維慫恿鍾會起兵造反,如果有不願意追隨的魏將就誅殺。可惜事情泄漏,魏國諸將都不願意造反。鍾會又猶豫不決,不願意斬草除根。結果諸將先發制人,反殺鍾會。因為之前鍾會對姜維十分的信任:「不受維印,仍令照舊領兵。」姜維依然掌握著蜀漢六萬北伐軍的軍權。可惜的是,姜維準備趁亂突圍出去,卻突發心病,被迫自刎而死。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何期曆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北伐,是諸葛亮的天命,也是姜維的天命。而姜維的執著,甚至要超過諸葛亮。連後主劉禪都投降了,他居然還想以一己之力恢復漢祚。我想這就是對「士為知己者死」,最好的詮釋吧!姜維的執著,不是為了後主劉禪,而是為了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先帝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白帝託孤,換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將姜維視同己出,平生所學傾囊相授,換來姜維的「士為知己者死」,姜維不愧為蜀漢最後的守護者!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常璩《華陽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段史料揭露兩個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郭嘉若不早逝,東漢末年未必會三分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