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民俗的守護女神,記錄舊時光的酷與倔強
她是中國民俗的守護女神
記錄舊時光的酷與倔強
林Caroline,一名畫師。2015年,她和同為民俗發燒友的先生相輝共同創辦了繪麟社,希望盡最大努力,去記錄和轉述中國傳統民俗。曉林說,民俗有著一種倔強的美感,很酷很酷,越了解越被它們吸引。從二十四節氣美食、傳統民間小食,到二十八星宿、《詩經》草木、傳統服飾……她用繪畫幫我們收集著舊時生活中的溫暖與智慧。
一、用繪畫留住內心的那一束光
小時候,看上去文靜、身材纖細的曉林不擅長運動,唱歌也走音,嘗試跳舞也似乎不夠靈活,曉林想著,總得培養點興趣愛好吧,於是父母把她送去學畫畫,沒想到她居然坐得住,從此就迷戀上了繪畫。
「我曾以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 ——莫奈
每當被問起為什麼喜歡畫畫,曉林心裡都會浮現這句話,只是怕被說矯情,輕易不敢說出口。
繪畫就是留住心裡光束的藝術,尤其在一切都被數據化的時代,對自己這束光的執念才顯得尤為有趣。
繪畫像一條走向自己內心的路,一開始自己是混沌的,心不知道放哪兒,怎麼和這個世界相處。畫畫久了,漸漸會發現自己有一些有趣的變化。
有一天,可能會感覺聽到的聲音都帶著不同的顏色,也會發現一根線條可以記錄一段美妙的故事,一種顏色會幻化成多種色彩的組合。
開始看不到的,慢慢看到;
自己愚鈍的,逐漸明晰;
心手眼本不在一個頻率,終於走在了一起
……
這個過程就像一次修行,很難速成,但也美妙。
二、相輝先生的出現
然而,生活是現實的。
從江南大學大學藝術設計系畢業後,曉林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北漂,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做過很多工作。為了生活,她不得不去接商稿,重複的改稿,機械的工作讓她一度很低迷。
在成為自由職業之前,她感覺辭職並非是一件酷事,那個時候的她本身就沒什麼歸屬感,而傳統的教育一直告訴她的是,穩定的工作才是努力的目標。直到遇到當時在知名氣象科技公司工作的先生相輝。
曉林和相輝需要共同完成一個氣象儀歷史的研究項目,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起繪製氣象的發展過程,一起梳理相關知識,一起去古觀象台實地考察。最後,傳統氣象儀的發展史也成了他們的愛情史。
曉林說:「自己原本也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去哪裡,除了繪畫以外,幾乎都是得過且過的狀態,但先生相輝則不一樣,他一直目標清晰,執行力強,能夠幫助她把看似亂糟糟的事物,都梳理出邏輯和線索。在先生相輝的鼓勵下,她終於開始做一些瘋狂的事情。比如創業。
曉林的母親是位中醫,相輝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古建築設計師,或許是受家庭的影響,曉林和相輝都痴迷於傳統文化。2015年,曉林和相輝共同創辦了繪麟社:
「記錄我們深愛的中國傳統美意,留下來它們變為畫作和產品,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為有緣人所知道,所能用到。」
這是他們要一起完成的「春秋大夢」。
而關於創業的種種,也成為倆人唯一的爭吵。相輝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人,經常會和曉林爭論新舊的好壞,傳統文化的局限。但爭論的過程中相輝慢慢發現,無論現代人多麼自我或自由,總會缺乏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它們本因從土地中生長出來,寄託著中國人真正的智慧所屬。
「不落傳統,不媚現代」,這是曉林和相輝在爭論中達成的共識,民俗中蘊含的傳統之美不是說教,而是一種存在於現在快速生活的新生。它們從古至今,形在變,魂兒未變,透著一股子古人極客的酷味兒。
三、胃飽福至,「吃」是最重要的事兒
吃飽了,福氣自然來。
吃在民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民以食為天」,食物中體現著中國人最樸素的生活智慧。
繪麟社完成的第一個作品系列是「二十四節氣美食」。
節氣,是農耕文明下追隨氣候的生存準則。
節氣食物,是順應時節、以食養心的生活心法。
節氣變換里,食物承載著濃濃的人情溫度,也映照著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驚蟄家家都要「炒蟲」。
炒蟲其實是要炒豆,以炒豆子翻滾的聲音模擬蟲子的慘叫,人們搶食剛出鍋的豆子,寓意人畜無病無災。
古時候人靠天吃飯,天災人災蟲災都能要命,所以驚蟄這天「吃蟲」的儀式,並不只是喜樂祥和。
一聲春雷,爭食炒蟲,其實還是喚醒心中敬畏天地之意。
小滿食苦菜。
小滿,是莊稼剛剛充盈的日子,但並未完全成熟。
而農曆四月的溫度也逐漸上升,熱風已經在吹襲每天的大地。
小滿之後沒有大滿這個節氣,這大概也是古人的智慧。
「滿招損,謙受益」
小滿食苦菜,吃一點苦,嚼得進人生滋味卻又甘涼,去火而又記得小滿這個心法。
路上的修行心態,遠比志得大滿的焦急要寶貴得多。
「二十四節氣美食」最初只是曉林和相輝一次無規劃的感性嘗試,沒想到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節氣美食和背後的習俗趣事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而隨著對民俗的研究越加深入,曉林下筆越是謹慎,怎樣既能傳遞民俗中的美好寓意,又能準確傳達其中的精妙之處,還能讓更多人接受和感興趣……每次準備新的內容,都成了一次有趣、奇妙的探尋過程。
他們從民俗、古籍里尋找靈感,討論碰撞出過無數個主題又否定了若干,「不要那些高冷的,要最鄉土接地氣的,才能讓更多的人有感知。」於是,陸續有了年俗、二十八星宿、《詩經》草木、城食系列。
而現在他們一起在北京798在準備一間自己的店鋪。在這裡他們將會推出靜心的繪畫課,讓更多的朋友可以一起通過繪畫感受寧靜與中國的美。而這裡也有他們做的咖啡和珠寶,小林說,這裡就是繪麟社的客廳,讓諸多朋友可以一起參與到這個故事中來。
如果不在北京,也可以參加繪麟社的線上課。
在記錄傳統民俗的過程中,他們不斷被問到「研究傳統的東西有什麼用,人們會回去嗎?」
而曉林和相輝的回答是,這個世界因為技術的進步,一定會朝著更高的效率發展,人們會生活得越來越方便,但相反也會摧毀我們作為人的很多舊式的幸福。如果這一切不可避免,那麼記錄過去的美好和無用,也是讓我們人類在不斷機器化的路上,顯得不那麼悲涼吧。
這是他們最真摯的心裡話。
傳統美意未曾離開,它們就在我們身邊,待我們去發現。
《念想》是一本傳統人生哲學的書。作者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點,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倡導回歸傳統生活的人生理念。一個節氣配一幅美食手繪圖,以溫雅清新的筆觸讓各色美食的香氣力透紙背,暖人暖心。所謂念想,給生活留個念想,以文字為箋,以繪畫為戳,去郵遞被淡忘的風土民俗,去找回有溫度的美好事物,傳遞一種享受當下、品味生活的人生哲學。
編輯推薦:
給生活留個念想,
以文字為箋,以繪畫為戳,
去郵遞被淡忘的傳統民俗,
去找回有溫度的美好事物。
湖南衛視《我們來了》嘉賓、《二十四節氣美食圖》畫師李曉林,
為你帶來精緻的生活哲學。
內含大幅精美撕拉式明信片,
給念的時光,想的故人,
傳遞一份吉祥美意。
作者簡介:
李曉林
筆名:林Caroline,繪麟社畫師,復古繪畫師,珠寶設計師,傳統民俗文化記錄者,作品有《氣象勘測儀器發展史》《二十四節氣美食圖》《城食》《民間神樣》等。入選《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度「100位獨立風格見解者」。2016年和先生創立繪麟社,建立自己的產品設計品牌。
相輝
有15年設計經驗,自幼學習音樂,受父親影響開始接觸設計,從業於多家互聯網公司,曾於阿里巴巴、百度、轉轉、滴滴任設計總監與設計顧問。2016年與夫人創立繪麟社,建立自己的產品設計品牌。
※提倡自責和「崇洋」並非不愛國:傅斯年的愛國主義與反傳統
※施特勞斯:自由派與保守派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