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築夢中華 興國必先強師

築夢中華 興國必先強師

■教育一年來 兩會特稿④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努力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嚮往的職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從尊師重教、注重人才等方面發表重要論述,表達對教師的尊敬,也為全社會尊師敬師做出了表率。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台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立足新時代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意見》從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提高地位待遇;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全力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等方面,系統闡述了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並指明了工作目標、重點以及落實的新路徑,鳴響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號角。

興國必先強師。過去一年來,教育戰線將中央精神落到實處,踩下穩穩的腳印,無論行業內還是行業外,都重新感受到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遠見卓識和時代新風。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2017年12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通大學部分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批示。教育人重溫「西遷精神」,重溫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愛國奮鬥精神:國家一聲號召,就背上行囊,滿腔熱血一頭扎進去,一紮就是一輩子。

2017年,海歸戰略科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以其厚重的精神底色,成為當今為人師者的方向和標杆。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是黃大年研究的起點和歸宿。

偉大時代需要弘揚偉大的精神。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全國教育戰線分層次成體系深入開展向黃大年學習活動。

黃大年精神以強大的穿透力、凝聚力、感染力,照亮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初心:黃大年先進事迹報告團在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巡迴報告,現場掌聲雷動。黃大年事迹也在海外求學的中國學子中引起強烈反響,成為激勵海外學子的一盞明燈。

黃大年精神在持續傳播、生根發芽:首批20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認定產生,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迹形成常態化機制。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2017年,湧現出多個讓教育人、讓社會各界肅然起敬的名字: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鍾揚,為了一粒種子,他可以無數次奔波,因為「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30餘年從教、16年援藏、10年引種紅樹……這個追夢人雖然走了,但他把夢想化作最為實在、最為細微、最為綿長的行動。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因罹患癌症,自覺時日不多,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而他家裡的擺設,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可謂「家徒四壁」。

北京大學教授潘文石,80歲高齡仍然活躍在野生動物保護與研究的第一線。36年來,他以荒野為家,實踐著一名生物學家的理想與信仰。

……

這些教師把「師德師風」四個字化為可敬可愛的鮮活生命,用打動人的事迹和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在全民網路時代,人們對於教師的認識往往容易被個體事件影響,進而對整個隊伍尤其是師德師風的認知有所偏移,而「西遷教授」、黃大年、盧永根、潘文石這樣的名字,在紛繁複雜的多元社會,發出篤定無比的堅定和力量,像是一把無形的尺子,衡量著底色的厚度,標誌著境界的高度,激勵著廣大教師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

拉動「工作母機」的創新引擎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教育變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萬維空間」挑戰「三尺講台」,當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日漸成為主流,教師如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師範教育面臨巨大挑戰。經過大量定向分析後,學者調查發現:全國最好的高中,近年來錄取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新教師,90%以上是綜合性大學畢業生。

無疑,教師教育需要給之足夠的開放性和壓力,創新引擎需要師範院校自身求變,同時也需要制度動力: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印發,全國啟動實施師範類專業認證。

「《認證辦法》是我國政府頒布的首個分級分類專業認證辦法,填補了教師培養質量監管缺乏有效制度依據的空白,是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將引導全國550所教師教育院校4000餘個師範類專業著力培養高素質教師。」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表示。

認證由學校自願提出申請、省部協同免費實施,創新了認證理念、體系、標準、方法,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認證辦法》構建了橫向三類、縱向三級的認證標準體系,包括認證辦法和中學、小學、學前教育3個認證標準,相互銜接、逐級遞升,引導師範專業合理定位、特色發展、提升質量、追求卓越。

職前培養在突破,職後培訓也需更切合教師的「胃口」,更有營養,更有針對性。經過近3年的研製,2017年教育部推出了義務教育語文、數學、化學3個學科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

當前,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急需大量職業技能人才,「雙師型」教師的作用正日益凸顯。2017年,直面解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素質亟待提升、產教融合不夠深入等突出難題,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深入推進,一張張路線圖、施工圖逐步明晰,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進入快車道:4月,《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出台;8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年度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並配套發布了《職業院校教師示範培訓項目實施指南》等5個文件,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對於底子薄弱的鄉村校來說更是如此。2017年,教育部連發《鄉村校園長「三段式」培訓指南》等4個文件,讓鄉村校園長培訓有了更為清晰的實施路徑,培訓實效性大大提升。

管理改革助教師隊伍集體「蝶變」

怎樣打造鍛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山東壽光市以「縣管校聘」為突破口,實現了教師隊伍的集體「蝶變」。

「由於職業的相對穩定,多數教師有一種單位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加之在傳統的管理體制下,編製、人社、財政等部門對教育的管理過於具體,不利於教育行政部門宏觀調控。」壽光市教育局局長李玉明說。

山東壽光市主動求變,積極作為,打破了教師隊伍管理的體制機制障礙,對教師隊伍進行動態調整,教師身份完成了由「學校人」到「系統人」的轉變。

崗位評聘向農村傾斜,設置支教人員競聘「綠色通道」,不斷優化農村教師住宿條件……只激勵不約束,再好的制度也會曇花一現。對於履職不到位的,予以解除聘用合同。這一「激勵」一「約束」,壽光市城區自願到農村學校支教競聘教師達183人,實現了城鄉教師優勢互補。

教育綜合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成為理順體制機制的前提,更是「寫好教育奮進之筆行動」的落墨之處。人事改革、編製改革、招聘制度、職稱評審等,都是當前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的「痛點」,同時,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迫切需要決策部門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帶來的新挑戰、新問題。

2017年,是教師隊伍建設管理改革的「攻堅年」「創新年」:

身份在變。教師由「校管」走向「縣管」,一字之差,體現的是教師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北京市門頭溝區等30個單位全國第二批示範區已評審公布,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出台專門的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政策文件。安徽、福建等省份已全面啟動交流輪崗工作,先行試點縣(區)已逐步進入常態化。

評價在改。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落實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任務分工方案印發,啟動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遴選工作,公布中國人民大學等40所「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

高校職稱評審權在下放。「不評不甘心,參評很累心,落評更灰心」,職稱評審曾是很多教師心裡「永遠的痛」。2017年,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有了大動作,「下放」成為改革的關鍵詞。2017年,國務院先後決定取消對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的審批。11月,教育部、人社部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並對高校職稱評審工作、監管內容、監管方式和懲處措施等作出規定,放權與監管「兩個輪子一起跑」。

教師資格終身制在破除。截至2017年,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試點範圍已擴大到28個省份。教師資格考試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小學全科」等多門學科。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改革已呈全面推進之勢。

中小學校長、書記有了專門管理辦法。2017年1月,教育部、中組部印發《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關於中小學校長、書記選、育、管、用的管理辦法,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領導人員隊伍提供了制度支撐。

一項項改革,瞄準了一個個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的「痛點」,積蓄著因改革而爆發的紅利,我國教師城鄉結構、學科結構分布不盡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機制還不夠完善,管理體制機制亟待理順,面向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小修小補恐不能滿足戰略需求,必須深化改革,著力破解瓶頸障礙,激發教師隊伍建設這座火山的「潛力」,2017年,已經滿滿積蓄了改革紅利,為2018年教師隊伍建設做好起跑準備!(本報記者 趙秀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28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2000人蔘賽2018年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冬季陽光體育大會
高教質量「國標」是約束更是引領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