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太極拳如何克服障礙,不做恥笑前賢的「下士」

學習太極拳如何克服障礙,不做恥笑前賢的「下士」

以武演道,內執金丹

以有形之軀,演無形之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得一步一步走,不會走就想跑肯定要摔跤;飯得一口一口吃,一口吃個胖子是笑話。過去看拳經拳論,無論張三丰還是王宗岳,都覺得是胡說八道,大言欺人,一笑了之。現在看,覺得句句是實,增一字則多,減一字則少,以經論名之是再恰當不過了。老子說:上士聞之,默而行之;中士聞之,若存若亡:下士聞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大概就是提醒我這種恥笑前賢的「下士」吧!

張三丰拳論最為樸實,句句都從實際動作講起,沒有絲毫虛誇。就像是一位老爺爺耐心地給孩子們講道理,其意殷殷,其言諄諄,讓人感動。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斷續處。」這一段把太極拳的本質特點說得一清二楚。用後來一位太極拳大家的話解釋,就是要做到「周身一家」,上下貫穿,就是「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也就是「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而要做到這樣,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輕靈」,要做到輕靈就要「氣鼓盪而神內斂」,只有這樣才能讓動作沒有「缺陷處」,沒有「斷續處」,使動作銜接自然,轉換精細,妙合無際,使自身處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動靜開合渾然一體,這不就是太極拳么?

這裡理解的難點是什麼是「氣」,什麼是「神」,咋樣才叫「輕靈,」啥叫「鼓盪」,啥叫「內斂」,「缺陷」是什麼,「斷續」是什麼。這些,用語言恐怕講不清楚,是一種內在的體驗。當年鄭曼菁先生在楊澄甫先生門下習拳,楊先生有時會說,「就這個,我要是不點出來,你們再練多少遍也白搭。」這裡面也許就有楊先生對弟子們內心體驗的肯定。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本身要有感覺,有體驗,如果沒有,師父再說也是白費。所以歷代師父都說:去練!不是師父不教,是他沒法教。你沒有體驗,他有啥辦法呢?如果他說手掌、腳掌、小腹會有氣流的感覺,你不一定信,甚至會覺得他在騙你,那就增加了學習的障礙,更不妙了。

最實用的太極知識隨手掌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一個外國人的認知:太極拳,一種生活的方式
太極高手都有「太極腰」,你有嗎?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