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0億身家,曾遠超馬雲,賺錢如同印鈔,卻在一瞬間痛失2500億

2000億身家,曾遠超馬雲,賺錢如同印鈔,卻在一瞬間痛失2500億

在中國,永遠不缺少奇人,尤其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狀態下,更是人才輩出。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一生能夠賺夠幾百萬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奢望了,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幾百萬?不過是毛毛雨罷了。

而對於馬雲,王健林,馬化騰這些資本大佬來說,幾百萬也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那麼在這些人之前,中國又出現過哪些叱吒風雲的資本奇人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能夠擠走馬雲的中國首富——李河君。

在2015年以前的能源圈裡,李河君一直是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就是一大炮,騙錢!」,有人說他「滿嘴跑火車」,甚至在其任掌門的漢能控股集團,都有人站出來隔空大罵「李河君就是吹牛大王、畫餅高手。」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李河君以股票市值踢走馬雲,成為當時的中國首富。

李河君的發家史可以濃縮為三部曲:不滿30歲時,創業淘到第一桶金,大約積累七八千萬元;殺入水電領域,與行業同步進入黃金期;轉型光伏產業,在行業低迷期抄底收購海外名企,做大做強自己。

1967年,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一個農民家庭。在上學期間,李河君就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商業頭腦,1988年,李河君靠著向大學老師借來的五萬塊錢,他賣過電子產品、玩具、礦泉水等。到了1994年底,他帶領著17個夥伴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有同學建議他收購上市公司做莊,李河君認為主意不錯,於是在全國各地尋找水電站資源。在調研過程中,他放棄了收購上市公司的想法,轉而殺入能源行業。

「水電站就是印鈔機,年年有幾十億現金流」

1994年,李河君拿出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這可以視作他二次創業的標誌。上世紀90年代正逢小水電站大躍進。不到10年,數萬座小水電站在中國各地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營水電。李河君旗下電站的裝機量從幾萬千瓦擴大到幾十萬千瓦。2002年,雲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一舉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民營資本進入百萬級水電項目在當時的中國可算史無前例。此後幾經波折,2011年3月,金安橋水電站一期240萬千瓦機組併網發電。李河君在水電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但作為民企老闆,他隱隱感到這個行業的天花板。

2006年到2009年光伏行業大發展,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1倍以上。李河君決定跨入光伏業。當時在行業中晶硅佔據九成市場,薄膜比例還不到一成。李河君力排眾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並且計劃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模。

公司在9月份公布了其2015年中期報告,漢能薄膜發電在2015年上半年虧損達8031萬港元,而在2014年上半年則是收益16.08億港元。

股價暴跌、業績虧損、融資失敗,讓漢能薄膜發電雪上加霜的是公司高層的接連流失。

僅在2015年,漢能薄膜發電高層就發生了多次更替。先是在1月份,鄭濟富辭去了漢能薄膜發電公司秘書(類似於A股公司的董事會秘書),李聲揚接替公司秘書一職。但是僅僅到6月份,李聲揚就辭去了漢能薄膜發電公司秘書,而由李慧兒接替。

而漢能被港交所勒令停牌後,李河君主席大多時間在國內,而且經常到公司上班。在公司股份停牌期間,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與機構投資者接洽,希望能夠獲得資金方面的支持。」但在當時,能夠接盤漢能的卻寥寥無幾。

可以說,當時的漢能真的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當年的金安橋,讓李河君幾乎被每個人都嘲笑並九死一生,但最終,他以超強的意志獲得了成功,並被成功鼓勵做出讓中國領先一把的大夢。但這一次,李河君似乎並沒有那麼好運,再也沒有問鼎過中國首富的交椅。

中國這幾年的經濟的確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在飛速發展,以前我們總把「趕英超美」作為自己的目標,但現在,中國在經濟上已經達到了可以與美國一較高下的體量。

而在經濟大環境的帶動下,許多有頭腦,有膽子的企業家也順著時代的春風,飛上了風口,成為了所謂的「首富」。

但首富是那麼好做的么?商人永遠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遠的不說,曾經連「賺一個億」都是小目標的王健林,如今卻只能用狂甩、賤賣700億的資產來自保,賣了這麼多地的王老闆,想要重新拿回來,可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拿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樂園 的精彩文章:

TAG:幸福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