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個功臣都沒殺過?為什麼會這麼說沒殺過功臣
嚴格地說,劉邦那不叫殺功臣,叫繼續平定天下。
秦朝末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歷史上從來沒有經歷過那種情況。所以那時候打下江山後,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權?怎樣來確定新政權的秩序?大家心裡都不明白。
(劉邦置酒圖)
本來,陳勝吳廣起義後,原先被秦朝滅亡的六國後人或者將領紛紛起來,宣告重新恢復六國。但是這種宣告無效,一是秦朝派章邯出兵掃蕩六國,差不多都給滅了;二是代表楚國的項羽異軍突起,明顯強於六國。後來,當項羽平定章邯等三秦,威服劉邦以後,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體,就擺在項羽面前。
項羽採用的辦法是對那些諸侯王們進行分封,他自稱「西楚霸王」,然後他就覺得天下平定,可以刀兵入庫,衣錦還鄉了。
然而很明顯,項羽的這種分封也是無效的。那些他所封的人,大部分既不是他的大臣,也不聽他的分封,只是攝於項羽強大的兵力壓迫,不敢開腔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項羽有一點自作多情的味道。
而且他搞的這種政體,也有一些四不像。首先不是秦朝的樣子,大約有點像西周初年。但是也不像。第一,他並沒有像西周初年那樣,建立一整套制度來進行分封。第二,他自己也不稱為「楚天子」,而是叫什麼「西楚霸王」,名字都非常莫名其妙。
後來自然大家又造反。當然也不能說叫造反,只能說是喘口氣又打。項羽和他自作多情分封的這些諸侯們打。最後劉邦強大起來,把項羽打敗。在打敗項羽以後,那些和劉邦一起參與打項羽的諸侯和劉邦都尷尬了。他們怎麼認識劉邦呢?劉邦又怎麼處理他們呢?好在劉邦的理論水平比項羽高,他自封的是「漢天子」,而不是項羽那樣不倫不類的「霸王」。這樣一來,他的級別就比那些諸侯王們高。不過這種高,也就是他自封的高,其他人沒有自封而已。
(西楚霸王項羽)
總而言之,無論韓王信,還是彭越、英布、張耳這些人,都不是劉邦的大臣,都是在共同對付項羽過程中的同謀。劉邦自稱「天子」以後,他們其實心裡也是不服的,只不過不敢公開說不服而已。
我之所以說「尷尬」了,是無論劉邦,還是韓王信、彭越、英布這些人,都滿意那時候的狀況。劉邦是想建立一個類似於秦始皇建立的那種國家,雖然達不倒秦始皇那種消滅「王」的目的,但是,他也希望所有的王都要絕對服從他。而那些「王」們,他們本來是和劉邦平起平坐的,不過是劉邦率先自稱「天子」,同時他們的力量相對弱小一點而已,他們肯定不會放下手中權力的。所以,當劉邦讓他們放下權力的時候,他們自然就又和劉邦打起來,就像當初他們和項羽打起來一樣。
所以我說,劉邦根本就沒有殺功臣,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是劉邦的大臣。
唯一例外的是韓信。韓信實實在在是劉邦對他拜過將,把軍隊交給過他的,他也實實在在是劉邦的大臣。不過,自從韓信坐大,想要劉邦封他為齊王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反叛了劉邦。也就是說,從那時起他就逐漸地走向了韓王信、彭越、英布他們那樣的狀況,不叫做功臣了。
(韓信像)
更何況,韓信也不是劉邦殺的,是呂后殺的。
要明確的是,呂后和劉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到了劉邦晚年的時候,因為劉邦想廢太子,呂后都已經在準備造反了。她先是慫恿樊噲造反,然後逐漸裡應外合。不過劉邦突然死掉,所以這樣的事件終於沒有發生。
劉邦沒有殺功臣而背了一個殺功臣的名聲。主要是因為韓信借用了范蠡的那句「狡兔死,走狗烹……」的話,大家就把劉邦和勾踐放在一起,給劉邦貼了一個「殺功臣」的標籤。實際上,這是天大的誤會。
※張良一條妙計,解決了劉邦一個難題,安定文武百官
※高俅為什麼是梁山英雄的一大勁敵,歷史上的高俅是怎樣的呢?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