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孔子心中的聖人,他把華夏文明推向了世界頂峰,現在很少有人紀念他
孔子被後世尊為聖人,但是,孔子心中的聖人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公姬旦。遺憾的是,現代人對周公所知甚少,知道的一點皮毛大致就是「周公解夢」。
有關周召共和,平定叛亂,輔佐成王的內容在這裡不多說,孔子在世時常說他夢見周公,與周公談論天下大勢,接受周公的指教,可見他對周公的崇敬之情。
在他老了的時候,夢不到周公了,於是感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認為他是古代最偉大的聖人,他反覆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周公是中國文明的至聖,如果說,黃帝實現了天下歸一,是中國人文初祖。而周公則開創了中國文化,將中國文明推向了最高峰。毫不誇張地說,中華文化幾千年來沒有走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範疇,而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則不過是周公思想的不同解讀。
武王征服了商朝,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政治觀念。這種以德治國的理論,在後來成為儒家思想的核心。今天我們常說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而這都是來自周公的思想。
周公治國,制定了大量的制度,使中國歷史上的政府第一次有了成文法,有法可依。
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一整套先進的公務員制度、禮儀制度、婚姻制度、禮樂制度等等,他曾經先後親自寫下無逸、康誥、酒誥、梓材等制度性文件,成為指導成王以及諸侯的治國方略。
周公為周朝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婚姻制度、喪葬制度、祭祀制度、狩獵制度等,對於後世的影響十分巨大。
譬如至今我們把婚禮稱為「行周公之禮」,因為最早的婚禮禮儀那是周公給設計的。
周公還制定環境保護法,他根據大禹時期就有的各種禁伐禁漁令,制定了周朝的環境保護法,而我們直到近年才開始重新啟用休漁期的辦法,與三千年前的老祖宗相比,真是應該慚愧。
周易是中華哲學的精髓,周易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卦辭是文王所作,爻辭是周公所作;另一種說法,周易就是周公的作品。不管怎麼說,周易的集大成者就是周公,這一點毫無疑問。
老子道德經中的陰陽哲學,辯證思想,來源於周易,而非老子的創造。
從周公開始,中國人不是很迷信神,更不是一神教,因此中國文化具有包容精神。中國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為神打仗屠殺的事情,避免了西方兩千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宗教衝突。周公讓中國人早在三千年前就進入了人文社會。
中國人今天的文化和禮儀,是周公創立的。周公倡導「禮刑結合」的治國模式,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僅依法制國,也要以德治國,而且特別重視以德治國。
我們婚喪嫁娶的很多風俗,都來自周公的創製。是周公讓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成了禮儀之邦。而當時的西方社會仍是原始社會,野蠻社會。
我們如今倡導的和諧社會,也正是周公所倡導的。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沒有人比得上周公。
封建制度則是周公的另一項劃時代的舉措。
周公「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以作為捍衛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國內普遍推行井田制,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周王朝的經濟基礎。
周公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同時把其他庶子分封為諸侯卿大夫。他們與天子的關係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係。周公還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制度,以調整中央和地方、王侯與臣民的關係,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
周公之後,將他的主義全面發揚光大的是管仲,而在管仲之後,又有了老子、孔子、荀子等人,他們的思想可以達到學說的水準,也就是老子學說、孔子學說、荀子學說等,孫子、商鞅、韓非子、墨子等人,他們的思想可以稱為理論。
中華文化的脈絡實際上是非常清楚的。春秋戰國,中華文化的框架已經牢牢地搭建起來,後人們不過是在這個框架里拆拆補補而已。
陝西咸陽岐山周原,有周公廟。山東曲阜,有周公廟。但是,周公的香火實在令人汗顏,即便去磕頭燒香的,多半也是求籤算命之徒。
易經裡面講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今天,為什麼中華民族是全世界唯一綿延五千年不衰的民族,就是因為祖宗的德厚,能庇蔭到如今。可惜的是,我們對祖宗實在是太不肖了。
TAG:道法自然師萬物 |